创建不为“名”惠民又悦民
——北京市石景山区在文明创建中不断提升为民服务水平
曹明睿

 

    创建全国文明城区最终的目的是惠民、利民,创造更加文明宜居的生产生活环境。近年来,北京市石景山区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区的过程中,始终坚持把创建作为最大的民生德政工程,不断提升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如今,在一项项惠民举措中,每一个石景山人都深切地感受到创建带来的美好。

    一刻钟“圈”出便捷新生活

    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即以社区居民为“圆心”,以步行15分钟左右距离为“半径”,“圈”出一个多业态社区商业集群,满足居民日常基本消费和品质生活需求。近年来,石景山区通过科学的设计和逐步的引导建设,实现多业态集聚的商业模式,让居民步行15分钟左右即可享受包括快递驿站、教育门店、洗衣店、健身房等基础服务场景,圈出了百姓生活的新愿景。

    从“五脏俱全”的半月园公园到各社区内的绿地花园,为居民休闲健身提供了好去处;

    大大小小的超市菜场,摆放着种类繁多的果蔬以及鲜味十足的海鲜,可以满足居民的购物需求;

    便捷的公共交通网络,为居民提供出行的便利,就连新建小区,居民也可以乘坐“定制公交”抵达交通枢纽;

    “家门口的图书馆”里摆放着从学术研究到儿童读物的书籍,安全舒适的环境,让居民在这里可以遨游在知识的海洋里;

    治疗大病有大型的综合医院,看小病有便捷的社区医院,让居民不用出远门即可享受便利的医疗服务;

    ……

    “大到教育、就医,小到买菜、阅读、休闲等各类生活所需,步行15分钟通通都能搞定,老百姓的生活是越来越便捷。”石景山区市民张先生表示,良好的生活环境和便民的休闲方式已然成为全区居民的一大福利。

    环境整治缔造美好生活

    密集的小广告聚成“牛皮癣”,影响着楼门的美观,堆物堆料化身“拦路虎”,来往居民只能侧身过……这些楼门不文明现象总会给邻里间添堵。

    为打造社区环境,缔造美好生活,石景山区社区通过党建引领,积极调动辖区居民、楼门长、“老街坊”志愿者、党员的积极性,化身“观察员”“示范员”,大力推行“楼道改革”,加强楼门治理。他们走转几十栋居民楼,专盯不文明现象。他们会认真地把乱停放的自行车摆放整齐,会拎着工具在楼宇间捡拾垃圾,会清理楼道里的“牛皮癣”。

    为守护社区家园的颜值,石景山区还广泛开展了“最美楼门”活动,组织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参与清理楼道、垃圾分类、桶前值守等活动。

    “看到家门口脏乱的杂物,心情也会不好。通过努力,我将整个楼道清扫了一遍,整个公共区域干干净净,邻居家的奶奶还夸我是爱干净的小伙子呢!”今年12岁的诺一是燕堤南路社区6号楼的环保“小卫士”,也是一名小学生。不久前,街道开展“最美楼门”活动,作为“小卫士”的诺一自然也是参与其中,“想要动员大家行动,当然要先从自己做起。”诺一一边清理着自家门口的垃圾一边说道。

    为提升全区环境品质,石景山区以“擦亮首都西大门,文明扮靓石景山”专项行动为抓手,以改善人居环境、为民办实事等内容为重点,聚焦小区内道路坑洼、楼内飞线、公共设施破损等重点问题,全面推进施工工地环境和小区硬件环境整治,扮靓石景山区文明风景线。

    破题“骑沿井”隐患问题

    在城市街道中最常见的“骑沿井”,因被挖成弧形或方形的槽,与便道存在落差,在便道上正常行走的路人稍有不慎就可能因落差崴脚,不但影响市容市貌,还存在安全隐患,降低人行道的通行效率。

    为解决“骑沿井”对人行步道通行能力造成的不利影响,近期,石景山区对部分“骑沿井”进行了专项治理,组织相关部门通过在井盖上方安装“可开启式检查井盖板”,使“骑沿井”与人行步道整齐衔接,杜绝了安全隐患,既保证了人行步道的连续和完整,又不影响检查井的正常使用和维修。

    “骑沿井”问题关系着百姓的出行安全,与百姓的利益息息相关。据石景山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石景山区将扩大治理规模和范围,计划对区属170余条道路范围内的共计420余座“骑沿井”全部安装路缘石检查井盖板,今年计划完成100座。届时,石景山区的城市步道将更加美观整洁,行人出行也将更加安全便利。

当前:2版(2023年05月15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