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峨边彝族自治县探索创新移风易俗新路径
群众在“积分超市”兑换物品
近年来,全国多地推出“道德银行”“道德积分超市”等,用“道德积分”兑换物质奖励,激励群众参与乡风文明建设,推进移风易俗。
“道德积分”标准怎么制定,才能更好吸引群众参与其中?积分兑换,怎样才能使其充分发挥作用?“道德银行”“道德积分超市”等积分平台又该采用何种方式,实现长效运营?
5月14日—15日,记者深入四川省移风易俗工作重点推进区域之一——乐山市峨边彝族自治县,就当地“道德积分”长效兑出文明新风尚,创新移风易俗新路径,带动群众常态化开展乡风文明建设进行了探访,找到了这些问题的答案。
标准怎么定?
村民协商,找准问题,指标落细落小
山间晨雾氤氲,空气清新,一栋栋具有民族特色的红墙瓦房鳞次栉比,院落里干净整洁……探访首站,记者走进了新林镇茗新村。
茗新村于2017年11月正式成立,是四川省最新建成的建制村之一。这里汇聚了周边8个县自主移民搬迁的彝族群众,户籍人口246户1286人。从摆脱贫困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当地群众用“彝步千年”形容着自己的幸福生活。但也正是“彝步千年”的跨越,让移风易俗成为当地亟待推进的重点工作。为了促使当地群众摒弃陈规陋习,培育文明乡风,茗新村把“道德积分奖励”制度作为精神文明建设重要抓手之一,在村里建起了“积分超市”。
茗新村“积分超市”依托村民吉夺衣曲家的超市建设,于2020年7月开张,面积不大但货品齐全,货架上方的白墙上用红字写着“积分改变习惯,勤劳改变生活”,超市里的商品,不花钱,用积分就能兑换。
“村里每户家庭都有一张积分卡,赚取积分的办法,就是靠自身良好的行为习惯。”吉夺衣曲介绍说,“这个就是我们挣积分的标准。”顺着吉夺衣曲手指的方向,记者看到在积分超市门口的外墙上,一块一米见方的广告牌上张贴着《“积分管理”办法》。上面展示着积分赚取办法和积分标准:“积极参加镇村两级组织的党员大会、干部会、村民小组会、村民代表大会等各种会议和农民夜校、文体活动的,每次积5分。被评为洁美星、致富星、守法星、孝爱星、和谐星的农户,村级积20分、镇级积30分、县级积50分……”
“所有的积分标准,都是全村村民协商制定的。”说起积分标准的制定,吉夺衣曲显得很是自豪,“大家一起制定的标准,大家都会遵守执行。”
“这些标准涉及环境整治、教育卫生、团结和谐、婚丧嫁娶、产业发展、劳务增收、文明新风等方面,针对的都是亟待整治的共性问题;积分赚取指标也很实在,不是泛泛而谈的。”茗新村党支部书记张俊林表示,每一条标准都落细落小到具体执行上,是村民普遍可以参与,并且通过自身努力能够做到的。
不仅如此,茗新村的积分标准的制定还随着村社建设发展,不断与时俱进。“从脱贫攻坚初期到脱贫攻坚后期,再到乡村振兴,我们的积分标准已经更新了‘三版’,这让村民始终保持着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张俊林说道。
积分怎么用?
兑现奖惩,表彰激励,让“德者有得”
“跳起来就能摸到”的积分标准,激发了群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推进移风易俗,加强乡风文明建设提供了群众基础,注入了发展活力。如何让这样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长久维持下去,夯实群众基础,不断增强发展活力呢?
在峨边县的走访中,记者得到了这样的答案:充分发挥积分作用,鲜明奖惩,表彰激励,让先进激励后进,让“德者有得”。
吉夺衣曲告诉记者,茗新村三组村民各比达哈是去年村里的“积分王”。去年6月底,各比达哈母亲离世,他听从村干部和德古(彝语,指德高望重的人)建议,没有过度操办,遵照新民约用礼金代替了活畜,不仅受到了表彰,还一下子成了“积分王”,成了村里人学习的榜样。吉夺衣曲说:“有各比达哈的生动例子,现在村里婚丧嫁娶都是按新风俗办了。”
类似情况,也出现在沙坪镇六丰村。去年,村民廖书琼一家因为女儿考上了大学本科院校,一次性获得奖励积分500分,成了村里的“积分明星”,并被村里作为先进典型进行表扬宣传。村里人羡慕之余,也对自家孩子的学习教育变得更为重视了。
无论是茗新村,还是六丰村,都把兑现奖惩,树立标杆,立场鲜明且大张旗鼓地表彰激励,作为充分发挥积分作用的主要措施。每月由村小组长分组考核登记积分,每季度由群众推选的村级考评组考核评分。对出现学生辍学、违纪违法、婚嫁“高聘金高礼金”等问题的,实行“积分清零”,引导群众移风易俗,重点解决当前最为紧迫的问题,养成良好习惯;村民受到表彰或积分清零,与村组干部积分挂钩,实行“积分捆绑”,重在增强群众参与度,发挥村组干部监督作用。每月公示积分排名前10位和后10位的家庭,表彰先进,激励后进,引导村民增强主人翁意识,共建文明乡风。
“每季度还会组织全体村民开展一次集中兑换,并为积分排名在前的村民佩戴大红花,让村民上台接受表彰。”六丰村党支部书记赵贵福表示,“平时说再多,不如在群众身边树立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先进典型。这不仅能让积极参与、做得好的群众既有面子,又得实惠,也更能发挥积分的正向激励作用,引导其他群众效仿学习,增强群众不断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的内生动力。”
平台怎么运维?
输血造血,双向互补,实现可持续发展
用精神文明建设成效取得的积分,兑换物质奖励,激励精神文明建设再上台阶。这是“道德积分”兑换文明新风的本质。兑现奖惩,是充分发挥积分作用的前提和关键。
那么,保障物质奖励的经费从哪里来?当群众兑换积分体量加大后,怎样保证积分“不贬值”?如何使积分平台可持续发展,而不是“昙花一现”呢?
“输血造血,双管齐下,做到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基础建设双向互补,才能实现积分平台的可持续运转和发展。”峨边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曾艳为记者解答了这一问题。
以茗新村为例,当地的“积分超市”是在政府支持下,全村集体商议推选村民吉夺衣曲开办的,实现了民办自主经营,为积分奖励奠定了基础。“一方面,政府整合资源给予一定经费支持,作为积分奖励兑换的基础;另一方面,超市正常交易买卖,经营所得也能成为积分奖励的经费来源。此外,由于超市的经营者是村民推选出来的,大家也会自发地对超市运维情况、积分兑换物资的质量等进行监督。”曾艳表示,政府支持、村民监督、民办自主经营“三位一体”的运营维护方式,实现了“外部输血+内部造血”的功能叠加,为积分平台的长效运转提供了经济保障和监督保障。
除此之外,茗新村每年还会从村集体经济所得中拿出30万元,作为运行经费投入到“积分超市”中。“茗新村的主导产业是中药材种植和林竹产业,每年村集体经济收益大约是110万元。”曾艳表示,拿出30万元投入到“积分超市”后,不仅让积分奖励多了一份经费来源,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群众对村社发展的关心和支持,提升了大家参与村级事务、发展致富的热情。只有村民积极参与关心支持村社发展,集体经济越发壮大,投入“积分超市”的经费才有保障和提升,村民通过赚取积分兑换的物质奖励才能实现,从而更好地调动村民参与移风易俗、文明乡风建设的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