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门头沟区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内涵
志愿服务是新时代文明实践的主要活动形式,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和服务群众的有力抓手。近年来,北京市门头沟区始终坚持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握群众新期待,培育出“领航星期五”等一批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品牌,为人民群众提供高质量、常态化的志愿服务。
潮平岸阔催人进
风起扬帆正当时
门头沟区坚持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作为落实全区“生态立区、文化兴区、科技强区”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主动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与创建全国文明城区、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等重点任务一体推进,不断巩固团结奋进的共同思想基础。
筑牢“奠基石”。不断完善文明实践工作的运行机制和保障体系,建立三级组织架构,由区主要领导担任中心主任,各镇街、村居书记分别任所长、站长,建立联席会议机制,有力保障了组织体系的高效运转。针对性制定建立健全志愿服务体系和工作机制的实施办法、志愿服务制度化实施方案、工作措施等5项管理制度,规范志愿服务各项工作建设标准和保障措施,确保工作始终在制度框架内开展。
吹响“集结号”。依托315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实践阵地,整合各部门、镇街干部群众力量,组建491支志愿服务队伍,持续发动7万余名“门头沟热心人”志愿者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年均1.8万余场,让“有困难就找志愿者,有时间就做志愿者”逐渐成为地区新风尚。
开拓“无人区”。不断延伸文明实践触角,在建成30个实践基地的基础上,进一步向企业、景区、民宿拓展,在中关村科技园门头沟园打造“1+5”文明实践基地,在17家景区设立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站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红色读书角,在21家民宿植入文明实践文明元素,提升文明实践阵地辐射力。
千帆一道带风轻
奋楫逐浪天地阔
发挥基层首创精神,深入扶持、发掘、提炼、提升基层典型做法,打造“一镇一品”“一村一品”品牌链条,城子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创新推出“领航星期五”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品牌,调度20个实践站100余支志愿服务队伍每周五集中开展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通过集中营造实践氛围、整合实践资源、提升实践成效。
聚焦理论学习创新,彰显“以学促行”的使命担当。街道、社区领导干部带头宣讲,用群众语言、身边故事讲好党的创新理论,发动老干部宣讲团、百姓宣讲团等理论宣讲志愿者深入实践站开展专业讲座,并通过文艺演出、书法绘画、诗歌朗诵、知识竞答等丰富多彩的形式,把党的科学理论送到群众心间。
聚焦激励机制创新,构建“提质增效”的服务格局。创新推出“帮帮BANK”爱心银行,通过志愿服务时长兑换积分的形式激励党员干部、市民群众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形成“付出-积累-回报”机制,切实提高志愿服务质效。截至目前,近600名志愿者成为帮帮银行会员,帮帮银行总计兑换近20万积分,真正实现专业服务、精准服务、有效服务。
聚焦发展路径创新,构建“多元共治”的社会生态。依托“多元主体、多元平台、多元服务”的多元共治社区治理体系,发动志愿者灵活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营造共建共享良好的民主自治氛围。
征程万里风正劲
重任千钧再奋蹄
深刻认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进入全面拓展、全方位推开新发展阶段的重大意义,主动适应基层新的变化,有效发挥区级部门统筹协调作用,通过强化组织领导、紧盯重点任务、补齐问题短板,努力营造全社会共同推进文明实践的浓厚氛围。
统筹发展,文明实践资源由“粗放化”变“集约化”。持续整合文化活动中心、党群服务中心、社区学校、爱教基地等场地资源,对315个中心、所、站的功能室进行再改造、再完善,升级学雷锋志愿者服务站、书画室、健身舞蹈室等功能室,为群众打造舒适舒心的活动场所。
提档升级,文明实践活动由“标准化”变“定制化”。依托315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通过入户访谈、问卷调查、议事协商、平台征集等多种方式,汇总群众需求3万余条。区级中心带动所、站每月设计开展不同主题的志愿服务活动,群众随时根据生产生活需要“点单”,累计提供“点单”服务3000余次,把群众需要的实践活动办到群众家门口。
多点开花,文明实践品牌由“单一化”变“多元化”。推出区级文明实践“五光十色”志愿服务品牌,持续开展“家门口的公益大集”等主题活动,通过区级品牌以点带面激发基层创新创造活力。挖掘基层先进典型,选树“领航星期五”“党员群众代表提案制”等10余个优秀志愿服务品牌,拓展扶持100余个相对成熟品牌,通过品牌建设不断发挥文明实践辐射力、影响力,推动实现志愿服务全域化、专业化、多元化。
下一步,门头沟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将继续在精细化管理基层阵地、合理化配置服务资源、长效化健全志愿服务机制等方面不断探索创新,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内涵,将特色服务传递到群众身边、融入百姓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