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移风易俗 提倡文明新风
——四川省广元市昭化区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黄莉

 

    近年来,四川省广元市昭化区以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为重点,把移风易俗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工作来抓,扎实开展了反对陈规陋习,提倡文明新风,反对大操大办,提倡节俭之风系列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推动建章立制

    搭好常态长效“主框架”

    群众参与“制”。充分遵循群众路线,设立“驻村会诊日”“大走访”等制度,动员村民深入梳理本村不良风习,广泛征求意见,围绕减轻群众负担这一根本宗旨,编制各项政策措施。

    有的放矢“制”。针对农村大操大办问题,制定出台了《社区社会组织备案管理暂行办法》,全区12个镇均组建“规范农村大操大办问题”相关工作专班,建立“一约一会三队”制度、“十无”工作目标以及农村家宴报备制度;针对红白喜事办理,规范完善“四项制度”,即:请示报批制度、联动执法制度、宣传倡导制度、分级监管制度。

    刚柔并济“制”。以“文明新风积分制”柔性引导,将破除陈规陋习行为纳入“文明村镇”“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评选范畴,建立“道德超市”,将文明积分转化为经济激励,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建立健全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红黑榜制度激励约束机制,在季度“红黑榜”及每月村民代表大会上公示通报,以增加柔性化手段的刚性成分。

    加强宣传教育

    树好道德风尚“风向标”

    铺天盖地“宣”。通过利用广播、宣传栏、标语、文化墙、网络平台等载体聚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明生态殡葬、文明祭祀等重点内容,加大对有关制度规定的宣传力度,并曝光一批婚丧嫁娶大操大办反面典型,旗帜鲜明地反对和批评高价彩礼、厚葬薄养等陈规陋习。

    润物无声“宣”。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将移风易俗理念融入理论宣讲工作各个环节,推出葭萌“广播书记”“知客说理”等特色志愿服务项目,唱响“风新四川”文明实践项目,全年开展倡导移风易俗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460余次,将文明新风尚潜移默化地根植到群众心中。

    率先垂范“宣”。管好党员干部这一“关键少数”,制发《纪律作风相关制度规定学习参考目录》,进一步落实党员干部申报办酒制度,倡导党员干部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做到带头引领。规范党员干部、公职人员操办婚丧喜庆事宜,提倡党员干部、公职人员一生只办3场酒宴,并在公务接待中倡导和推行“分餐制、公勺公筷制”。

    坚持全面整治

    压牢压实各级“责任田”

    面上牵头抓总。由区纪委监委机关牵头、区委宣传部、区民政局联合印发了《关于组织开展治理农村大操大办问题推动移风易俗工作的通知》,公布信访举报电话,在重点区域、场所张贴“一码举报”宣传牌,为相关信息反馈上报开设正规通道;组建移风易俗联合监督检查组开展专项督导18次,随机抽查、动态抽查等20次,累计通报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2批次3人。

    农村全面实施。各村(社区)组建移风易俗工作专班150个,由村党支部书记、主任任组长,紧盯农村大操大办等突出问题,及时安排部署相关工作,切实压实各项责任;推选德高望重的乡贤、能人精英以及有群众基础的村干部参与“四会”,提高群众凝聚力。

    试点重点突破。选取自主率先实行办酒不收礼的卫子镇作为试点,鼓励各村结合基层实际,梳理本地移风易俗改革中的痛点、难点。通过宣传引导、完善制度、示范带头,“请客不收礼、节俭办宴席”的理念逐渐得到村民们的认可,卫子镇冯家岭村也探索出了一条文明操办婚丧喜庆事宜的新路子。仅2022年就有7户党员、群众主动带头践行“请客不收礼、节俭办宴席”这一新风俗,免去人情收礼20余万元。在他们的感染下,越来越多的群众加入到了这个行列中来,使人情新风温暖回归、吹拂乡村。

 

当前:B2版(2023年05月31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