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老河口市全力争创全国文明城市
在湖北省老河口市各路口,即使没有红绿灯,出租车司机也会主动停车礼让行人。行人则点头致意,以快走的行动表示感谢。礼让行人,已成为当地司机的一种“肌肉记忆”。
2021年,老河口市被中央文明办确定为2021-2023年创建周期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当前,该市正全力争创全国文明城市。
“菜篮子”拎起热腾腾的生活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都和农贸市场相关。
4月2日,站在老河口市北京路农贸市场,居民崔彩云感慨:“以前一进来就想买好快点离开,现在整洁干净多了,购物的脚步都慢了下来。”
北京路农贸市场建于1990年,因年代久远,环境设施较差,周边1.5万群众期盼早日改造升级。
在省委宣传部的指导下,老河口市成立工作专班,研究制定方案,历经两个半月改造,2022年11月27日,北京路农贸市场整装焕新,米黄色墙面和红色水磨石地板令人眼前一亮。菜场内分设蔬菜、水产、肉类、豆制品等区域,当日商品价格和蔬菜农药残留监测结果都在公告栏上公示。
农贸市场负责人张丽介绍,此次改造总投资200余万元,主要对功能区、进排水、地面、墙面、屋顶、三车停放、卫生间等进行了升级,新增摊位40个,摊位总数达到80个,安装高清监控设备10套。
“‘菜篮子’拎起的是热腾腾的生活,承载的是沉甸甸的民心。”老河口市文明城市创建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王振说,该市每年安排2000万元专项奖补资金,新建正兴街农贸市场,对光年路、花园路等一批市场进行规范整治,打造城市文明“新窗口”。
楷模榜样温暖大街小巷
“小峰,告诉你一个好消息,哑叔的家人找到了!”2月23日,根据“中国好人”——老河口市辅警陈小峰的故事改编成的越调小戏《大爱无声》,在“襄理襄情”理论微宣讲大赛中上演。
衣衫褴褛的听障流浪汉,遇到善良忠厚的80后辅警陈小峰,从此不再风餐露宿、颠沛流离。这个12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故事,通过演员们的生动演绎,感动了在场观众。该剧在比赛中荣获文艺类作品一等奖。
弯腰鞠躬,舞台谢幕,“陈小峰”们的故事却还在长久传唱。老河口市沿江大道的“襄阳楷模”主题文化长廊中,一块块红色展板,成为一座座屹立不倒的精神标杆。他们中有孝老爱亲的黄东生、周脉;有热心公益的张亚丽、唐遂成;有奉献在基层乡村的龚平、陈传会;有冲锋在抗疫一线的白云、张晓芳……
一名楷模一盏灯,一个榜样一面旗,正是因为这“一盏盏灯”“一面面旗”,引领着老河口人奋勇向前,成为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重要精神纽带。
“有事就找红马甲,人人争当红马甲,已在老河口蔚然成风。”王振介绍,目前全市登记注册志愿者人数7万余人,专业队伍240支,涌现出向阳花、天使助孤、“润蕾”家长护学队等一批优秀社会组织和志愿团体,妞妞爱心协会团支部还荣获2020年“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荣誉称号。
转角见绿,随手一拍皆风景
深呼吸、迈开脚、扎稳马步……一大早,70多岁的郑绪军来到沿江大道的“口袋公园”,气定神闲地练起了太极拳。
“以前这里杂草丛生,人进来都比较困难,现在出门进公园,转角看见绿,空气都变得新鲜。”郑绪军说,公园的出现满足了老年人就近健身的需求,他每天都会来这里转转。
2021年,老河口市出台“口袋公园”建设三年行动方案,将项目纳入全市城建计划和政府“十大民生实事”。2022年,老河口市新增8座“口袋公园”,截至目前,全市已有16座“口袋公园”相继落地,刷新城市“颜值”,成为居民亲近自然的好去处。今年,老河口市还计划新建11处“口袋公园”,兜住城市方寸之美。
除了“口袋公园”,截至目前,老河口市已改造老旧小区501个,改造背街小巷279个,安装路灯1700余盏,拆除私搭乱建2400余处、4.95万平方米,受益家庭6万余户。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一场永不停息的‘健步走’。”老河口市委书记曹祖金表示,该市将满足市民出行“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需求,投入使用博物馆、科技馆等“6馆3中心”,绽放精致城市魅力,让干净、整洁、有序成为城市常态,让文明、向上、热情成为市民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