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各地特别重视发挥文物遗产的文化价值,在推动文旅融合上下足了“绣花功夫”。比如,通过修缮古建筑、古遗址、石窟壁画、古碑石刻等特色文化遗产,多层次打造沉浸式文旅新场景、新业态,着实让游客赞不绝口。
但此次,相关部门提出开展文物主题游径建设,根据文物价值内涵,凝练主题,形成关联,集中打造一些专题性的文物遗产旅游线路,这种文旅融合,要求更高,这对不少地方来说是一个挑战。不过,无论怎么样,都要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精神,坚持保护第一,正确处理好保护、开放和利用的关系,要遵循适度开发、安全开放、全面保护、科学管理的基本原则。
首先,对文物遗产要适度开发、合理利用;不能为了扩大影响力、提升知名度,甚至为了提高门票收入,而过度开发、不合理开发。国家文物局、文旅部、国家发改委联合下发的《通知》提出,对于由各级文化和旅游、文物部门管理使用的不可移动文物,要主动谋划纳入文物主题游径。所以,对原有文物资源要主动发现、充分挖掘、及时归类整理,纳入游径建设。但不可好大喜功、画蛇添足,应尽可能保留原有的风貌和底蕴。三部门的《通知》也指出,加强保护管理是文物主题游径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
开展文物主题游径建设,还要保证资源要素的绝对安全,安全开放。比如,一些古建筑、古遗迹由于年代久远,难免有破坏损毁的情况,必须详细甄别,避免盲目投入使用,防范安全风险。比如,对于那些安全状况尚无法确定、地理环境又相对较差的文物遗存,一定要经过实地调研、专业评估、充分论证,看是否达到安全开放的基本要求。针对调研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包括危旧程度、面积大小、承载规模,都要精准掌握、心中有数,及时制定方案、妥善解决,确保游玩、参观、研学各个环节安全可靠。
在文物主题游径向外开放的过程中,必须科学管理。一方面,要形成体系化的管理制度,包括基础方案、应急预案,都需要做到应有尽有、细致详实、操作性强。同时,还要按照行动计划,把握时间节点,定期进行安全排查,确保风险可控,以此形成长效机制。另一方面,要在管理过程中用心用情,各级相关部门不仅要率先加大人力物力等成本投入,为文物传承与保护提供基础保障,还要向科学管理加大投入,支持文物主题游径建设和管理,以精细化管理服务,让文物主题游的开展更有前景。
开展文物主题游径建设,对激活文物遗产的生命力是一个好契机,但这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确保建设、开发、利用与保护相辅相成、环环相扣,才能让历史文物发挥应有的价值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