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我一起穿越历史与诗意”
——走近四川省眉山市三苏祠博物馆文物部主任、文博副研究馆员徐丽
本报记者 袁矛

 

    20世纪70年代初,正上小学的徐丽牵着父亲的手走进四川省眉山市三苏祠参观,当时小小的她不曾预料到,自己此生会和这方古香古色的三苏故居发生紧密联系,成为三苏祠的一名讲解员、研究人员,在这里洒下半生的汗水。

    如今,徐丽已从一名青涩的讲解员成长为三苏祠博物馆文物部主任、文博副研究馆员。她始终保持着对三苏文化的敬仰和热爱,坚守职业道德与初心使命,讲好三苏故事,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以文润心 结缘三苏

    蜀中多才子,三苏天下奇。三苏祠是我国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的故居,元代改宅为祠,明末毁于战火,清康熙四年(1665年)在原址上模拟重建。

    在三苏祠的南大门,有一棵千年黄桷树,这棵“眉州第一树”,见证了三苏祠的变迁,也见证了一代代眉山人的成长。

    “我想,每一代眉山人的记忆里,都装着一个三苏祠。”和记者交流时,徐丽目光温柔地看着与黄桷树合影的一对母子,有感而发。在徐丽的心里,三苏祠承载了她最美好的儿时记忆。

    20世纪70年代初,徐丽的父亲调入三苏祠博物馆的前身——三苏公园工作,于是这里便成为了当时上小学的她最常探索的地方。徐丽常穿梭于三苏祠的亭台楼阁间,瞻仰三苏塑像,品读匾额楹联上的题字,或是看父亲与同事修缮屋檐梁宇,听他们讲述三苏的故事……

    三苏祠里的漫漫童年时光,在徐丽心间播下了热爱三苏文化的种子。在这样的环境熏陶下,20世纪80年代,18岁的徐丽进入三苏祠博物馆工作,成为了第一批讲解员。

    勤学创新 结册育才

    哪怕是工作日,三苏祠博物馆内依然游人如织,随处可见身穿汉服的年轻讲解员热情生动地向游客讲解,他们口中朗朗上口又通俗易懂的解说词,正是徐丽经过多年工作积累写下的。

    徐丽刚开始担任讲解员时,三苏祠博物馆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讲解员培训体系,讲解词全靠讲解员根据自身知识储备“自由发挥”。为了不辜负每一位来三苏祠的游客,徐丽沉浸在三苏的世界里,看史料,看传记,翻阅大量三苏特别是苏轼的著作,遇到不懂的地方就咨询专家,然后对照三苏祠的布局和陈设规划讲解路线,编写解说词。在讲解过程中,徐丽还会仔细收集游客的反馈意见,再根据反馈意见精心修改解说词。

    作为三苏祠最资深的讲解员,为了帮助新一辈的讲解员快速成长,徐丽将自己的讲解经验和对三苏祠的研究成果整理成《苏祠漫步——三苏祠导览解说词》一书,之后又结合馆藏文物研究工作,编写了《名人与三苏祠》一书。如今,这两本书成为三苏祠博物馆讲解员人人必备的“解说指南”。

    讲解员的工作并不轻松,一场细致的讲解需耗时一两个小时,结束讲解时,徐丽往往已是口干舌燥,但游客多的时候,她只能匆匆喝口水,继续以饱满的热情投入下一场解说。

    “辛苦肯定是辛苦,特别是夏天,我必须要带两套工作服,被汗水打湿了一套后,就换上另一套继续讲。但我从来没有觉得这份工作枯燥,也绝对不会敷衍任何一场讲解。”徐丽说,每一场讲解对她来说都是一次全新的体验,“因为每一场讲解所面对的人都是不一样的,他们感兴趣的地方、互动的反馈也是不一样的,有些游客的学识非常丰富,还能为我补充新的故事细节。最重要的是,很多人我可能这一辈子只会为他们讲解一次,不能让他们失望而归。”

    这样大的工作强度,一天下来,不少年轻的讲解员都觉得疲惫不堪,同时兼顾讲解和三苏文化研究工作的徐丽把脚背站肿更是常有的事。“没想到快退休了反而更忙碌了,我最近创下的最高纪录是一天解说5场。”徐丽手上擦着药,脸上却笑得开朗,她说:“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能够在三苏祠工作是一件幸运的事,只要还在工作岗位上,我就会继续学习,继续向上。”

    传承弘扬 致远未来

    2022年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走进三苏祠,徐丽全程作讲解。“讲三苏故事是我一生做得最多的事,十分有幸向习近平总书记介绍三苏祠、讲解苏东坡。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我将一生铭记于心。”回忆起一年前的场景,徐丽感慨道。

    “一滴水可以见太阳,一个三苏祠可以看出我们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我们说要坚定文化自信,中国有‘三苏’,这就是一个重要例证。”

    “家风家教是一个家庭最宝贵的财富,是留给子孙后代最好的遗产。要推动全社会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激励子孙后代增强家国情怀,努力成长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之才。”

    ……

    再次诵读习近平总书记在三苏祠留下的重要指示,徐丽觉得当时的场景仍历历在目,她环顾三苏祠内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目光坚定地说:“习近平总书记的话,字字珠玑,句句箴言。其实讲解员的工作概括来说就是讲好三苏故事,或许我们给游客讲解的内容只是‘一杯水’,但是我们的储备要是‘一壶水’。习近平总书记来了之后,我们的任务有了新的内涵,就是通过讲好三苏文化这‘一滴水’,折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光辉。”

    在40年的工作历程中,徐丽参与和见证了三苏祠博物馆的变迁,肩上的担子也越来越重,如今她身负讲解工作、三苏文化研究工作和三苏祠博物馆的展陈策划工作等多重职责,变得愈加繁忙,但内心也愈加充实。

    夏日午后,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投下斑驳的光影,鸟鸣阵阵,被红墙环抱的三苏祠内夏荷初开,莲池中央的东坡盘陀坐像俊逸潇洒。人群中,突然响起一句清脆的童声——“快看,是东坡先生”,随后,一群孩子兴奋地从徐丽的身边掠过,朝坐像的方向跑去。看着孩子们远去的背影,徐丽欣慰地笑了起来,“时代发展如此迅速,我一直在思考怎样与时俱进地弘扬三苏文化,也曾有过一些担忧,但随着来参观三苏祠的稚嫩脸庞越来越多,看到他们瞻仰三苏塑像时敬仰的神情,我就安下心来。我相信,他们将接过时代的接力棒,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三苏文化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

当前:1版(2023年06月09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