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6月,记者走进位于四川东部有着“川东绿竹之乡”美誉的大竹县,文明气息扑面而来,入目皆是如诗如画的美景:天蓝、水清、地绿、路畅,志愿红、交警蓝、环卫橙处处可见,街头巷尾秩序井然;公园里,休闲纳凉的人们耍柔力球、打太极拳、跳广场舞,欢声笑语不断……
文明,是一座城市进步的标志,是一座城市发展的灵魂,更是一座城市幸福的底色。在新一轮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周期中,大竹县坚持创建为民、创建利民、创建惠民,持续掀起文明城市创建热潮,让文明理念深入人心、创建成果惠及群众,努力实现市民文明素质、城乡文明程度、城市文化品位、群众生活质量全面提升。
外修“颜值”
扮靓城市形象
“我在这里住了30年。以前这里破破烂烂的,到处都是管线‘蜘蛛网’,环境特别糟糕。再看现在,‘蜘蛛网’没有了,小区里处处干净整洁,还新添了停车位,修建了凉亭,增加了健身器材,不用出小区就能锻炼身体。和以前比起来,如今的环境真是大变样,大家纷纷自觉维护小区环境,日子过得越来越巴适了。”竹阳街道学府社区大麻家属院的居民周春玲,看着如今的幸福小区,掩不住满脸笑容。
大麻家属院的变化是大竹县老旧小区改造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大竹县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将老旧小区改造作为提升城市形象、增进民生福祉的重大工程强力推进,在提升服务水平、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改善城镇老旧小区生活品质等方面持续发力。“十四五”期间,大竹县计划改造老旧小区594个,惠及群众3.14万户。目前已配套改造背街小巷4处,新增停车位365个、机动车充电桩2个、非机动车充电桩36个,硬化路面2.1万平方米,并增设老年活动室3处、健身设施39套等。老旧小区经过改造后功能明显完善,颜值大幅提升,为居民“创”出了幸福新生活。
公园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座城市文明形象的展示窗口。在推进文明城市创建的过程中,大竹县不断加强对公园的精细化管理,以文为魂,建成白塔公园;以水为韵,打造东湖湿地公园;以花为缀,装点城市道路;坚持“公园+”,践行“口袋公园”理念,新建改建“口袋公园”23处,建成公园绿地450余公顷,城市绿地绿化覆盖率达41.81%,道路绿化普及率达100%。
不仅如此,为大力营造“文明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人文环境、生活环境、生态环境,让人民群众生活更方便、舒心、美好,大竹县还坚持以规划为龙头、以特色为基调、以宜居为重点、以产业为支撑,打造新的城市框架,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同时,全力推进雨污分流、护城河改造、棚户区拆迁、停车场修建、城市亮化美化等工程,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治乱、治脏、治差,让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内练“气质”
做实惠民底子
一大早,大竹县西门农贸市场已是人头攒动。市场外,车辆有序停放;市场内,数十个固定摊位分区合理、干净整洁,市民在摊位前挑选着自己需要的食材……
看着眼前管理规范、文明和谐的农贸市场,很难想象这里过去不仅环境卫生存在问题,在集市人流高峰期间,还经常因车辆违规停放、商贩占道经营等原因造成周边道路拥挤,影响附近居民的正常生活。
大竹县听取群众呼声,对西门农贸市场进行了改造升级,在加强市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市场环境卫生的同时,重点整顿了群众反映的因车辆违停、摊位不规范经营造成的拥堵等情况,切实解决了群众的“烦心事”,赢得了广泛点赞。市民周川说:“比起以前,市场的变化非常大,环境干净整洁了,出行秩序也变好了,大家来买菜心情都舒畅了,这是文明城市创建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
市民是文明城市创建的直接参与者,也是文明城市创建成果的最大受益者。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过程中,大竹县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牢固树立“抓创建就是抓民生”的理念,在提升城市文明形象的同时,进一步做实“文明惠民”的底子,狠抓基础设施建设,重点畅通道路交通体系、完善城市功能体系、打造环境治理体系、构建公共服务体系,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目前,大竹县交通建设提档升级,竹凤大道、新华路西段建成通车,高速公路南出口至绕城路连接线、育新路、文新南路、党校支路正加快建设;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县城污水处理厂(一期)完成提标升级改造,城区雨污分流管网建设全面竣工;新(改)建城区公厕8个、公共停车场11个,划定智慧停车位4724个;建成“1+31+324”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服务体系,建立47个乡镇文化站,常态化开展“全民阅读”和“百场文化下乡”等文化惠民活动;完成社区志愿服务站标准化建设,组建1060支志愿服务大队,登记注册志愿者近16万人,常态化组织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农民工、残疾人等系列志愿服务活动,将便民惠民服务送到群众的心坎上。
立德铸魂
激荡文明新风
6月3日6点,大竹县周家镇余都生态养殖合作社负责人邹传江开始了一天的忙碌。他和牛场工人一起,配料喂牛、检查肉牛生长情况……自2008年返乡创业从事肉牛养殖以来,“让老百姓吃上‘放心肉’”是他不变的追求。
10多年来,邹传江严格按照技术规范进行生态养殖,从不违规使用饲料添加剂和违禁药品,也绝不让病死牛流入市场。他还无偿为周边小型养殖户、散养户提供市场信息、饲料配方和养殖技术指导,带动2000余名群众共同致富。2019年邹传江获评“四川好人”,2021年当选为第六届达州市道德模范。
邹传江是大竹县培育选树的先进典型之一。近年来,大竹县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常态化开展先进典型评选活动,评选出大竹县道德模范、“新时代好少年”等884名,推荐入选国家、省、市级道德模范及身边好人等155名。大竹县还连续10年开展全民文明素质提升工程,设立道德讲堂,邀请先进典型向单位职工、社区居民开展道德宣讲,教育引导广大市民见贤思齐,争先争优,在培根铸魂中汇聚奋进力量,擦亮文明底色。
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过程中,大竹县还着力抓好宣传引导和文明细胞建设。组织志愿者常态化开展“路口文明”劝导活动;持续开展交通秩序整治行动,发布“文明出行‘四让’”公告,倡导市民养成“车让人、人守规”的文明出行习惯;依托“两微一端一网”新媒体,开辟“创建文明城市”专栏,向全县12万移动终端推送创建信息,LED电子显示屏24小时滚动播放文明城市创建宣传标语,构建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的宣传平台;张贴公益广告1万余幅,营造创建文明城市的浓厚氛围;扎实开展“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科室”“文明楼院”等“文明细胞”创建活动,全县共创建文明单位277个,其中省级20个、市级78个、县级179个;创建文明村镇227个,覆盖率超65%,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1个、市级34个,营造出人人关心创建、人人支持创建、人人参与创建的良好氛围。
如今的大竹,以文明之光铸城市之魂,外修“颜值”,内练“气质”,正奋力向着全国文明城市迈进,文明新风吹过城市,让美丽满目可见,幸福触手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