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特别喜欢逛书店。每到一个城市旅行,我都要去当地最有特色的书店看看。南京的先锋书店,上海的钟书阁,成都的方所,都被我放在旅行时抵达目的地的第一站。
不同城市的书店,给人不同的感觉,可谓是当地的文化名片。有的书店是著名的设计师设计,建筑与内饰本身就是一种美。有的书店虽是很小的私人书店,却彰显着店主的品位与喜好,会更富有当地日常生活所浸染的文化气息。大多书店会把书按种类摆放,但我曾见过一家小书店,有一面书架是把封面颜色相似的放在一起,远远望去,像一段巨大的彩虹。在一排排书架中找自己喜欢的书,就像在迷宫里寻宝般有趣。
书店那股熟悉的油墨气息,让我周身熨帖,满架的图书似无数亲切的朋友。那些认真读过的书,即使重新出版也是熟悉无比,就像老朋友换了新衣,内里仍然是那个吸引我的灵魂。在听书软件上听过梗概的书,如同交流已久的网友,虽是初见,也无陌生感,遇到喜欢却没听过的细节,就像发现网友与自己新的契合点,感情随之增进。从来没听过也没看过的书,如同偶遇的陌生人,翻开几页,如果恰好是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便像是结交了新的朋友般喜悦。与这些无声的朋友们进行灵魂的交谈,实在是一件令人快乐的事。
家附近新开了一座大型商场,内有一家书店。周末几个好友相约去逛逛,我对那家书店早已心向往之,便欣然应约。陪好友逛了几家服装店之后,我借口走累了,就说去书店里等她们。一进书店,我就仿佛穿越到了另一个世界。满架图书,将喧嚣隔绝,柔和的灯光与淡淡的书香,让人一下子静下心来。
走到书店的畅销书专柜,有史铁生、汪曾祺等作家的名篇合集《我从未如此眷恋人间》,翻开一看,都是“老朋友”。汪曾祺笔下的美食引人垂涎,史铁生的思念让人唏嘘,老舍的京味儿语言读起来爽利无比。有《被讨厌的勇气》,恰好最近在软件上听过,算是“网友”,以对话形式深入浅出地表述了作者的哲学思想,让我对人性的理解有了新的思路与视角。还有马伯庸的《长安的荔枝》,恰好是我近期想看的书,便情不自禁翻阅起来。
这本历史小说结构紧凑、语言生动,跌宕起伏的情节让人不忍释卷。不知站了多久,腰酸了,倚着书架蹲下去;脚麻了,干脆找个角落伸开腿席地而坐。我看得津津有味,浑然不觉手机在包里嗡嗡震动。一口气读完,酣畅淋漓、意犹未尽。忽然腹中咕咕作响,才想起看看是不是到了午饭时间。拿出手机一看十几个未接来电。原来朋友们来书店找了一圈没看到我,谁知我在角落里坐地苦读。连忙赶去与她们会合吃饭,被取笑了好一会儿“看书看得废寝忘食”。
是呀,一进书店,我就像进入了一座宝山。得到片刻精神的满足,哪里还顾得上累与饿。虽然我也可以买书回家去读,但是在书店里读书的快乐,却是与在家读书不同的。也许是书店独特的安静氛围,让我读起书来格外专注。
周末,花上半天时间,去书店里看看书,忘却工作的压力和家务的繁琐,屏蔽手机里铺天盖地的信息干扰。沉浸在文字之中,身体得到了休息,心灵也更充盈,实在是快乐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