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如微尘 大爱无疆
——记“2022通州榜样”第三季度榜样人物王淑玲
于平平

 

    ● 人物名片:

    王淑玲,女,1954年2月生,北京市通州区永乐店镇南堤寺村村民,荣膺“2022通州榜样”第三季度榜样人物。

    她不离不弃抚养失去双亲的侄女长大成人、出钱出力照顾孤苦伶仃的小叔子的故事,成为村里的一段佳话。她用真情付出和长久坚持、用自己的善行诠释了“孝老爱亲”的人间大爱。

 

    近日,首都文明委公布2023年第二季度首都地区拟推荐12位“中国好人榜”候选人名单。来自北京市通州区的王淑玲因多年义务抚养照顾两位无血缘关系家人的感人善举而光荣上榜。

    侄女父母双亡

    担起监护人职责

    26年前,王淑玲丈夫的二弟夫妇意外双亡,留下6岁的女儿孤苦无依。起初,孩子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后来,因老人年龄大了,又没有经济来源,为了让侄女得到更好的照顾,经过全家商量后,王淑玲便将侄女接到自己家中照顾,共同生活。

    王淑玲对待刚上小学一年级的侄女,就像亲女儿一样疼爱呵护。邻居关切地问王淑玲:“你家条件本就不富裕,你把小侄女接过来抚养,日子不就更紧张了吗?”王淑玲坦然地说:“孩子这么小就没了爹妈,实在可怜,我不管谁管。我省吃俭用也得供她读书,把她抚养大!”

    一句承诺,便开始了一生操劳。

    视如己出

    照顾侄女长大成人

    一次,侄女高烧不退,王淑玲背着她到医院看病,跑前跑后一整天也没顾上吃一口饭。回到家中,王淑玲拖着疲倦的身体,立即进厨房煮了一碗侄女最爱吃的热汤面,端着面碗坐床前对侄女说道:“丫头,娘给你煮了汤面,趁热吃了。吃完面发了汗烧就退了!”一连三天,在王淑玲的悉心照料下,侄女终于恢复了健康,一直等侄女回到学校上课了,王淑玲才踏实地回到地里继续干农活。

    王淑玲觉得失去父母的孩子最可怜,她就加倍疼爱侄女,好到自己的亲生孩子都有些吃醋。从小学到初中再到中专,侄女成长的每一个重要时刻,她都参与其中。每次学校开家长会,虽然地里农活多,但是王淑玲担心侄女看到同学们都有父母来参加家长会时心里难受,每次都准时到学校。侄女上中专后,离家远了,王淑玲常常坐2个多小时公交车来到学校看望她,默默给予侄女“母爱”的力量。

    春夏秋冬,一晃26年过去了,王淑玲用跨越血缘关系的“母爱”将侄女抚养长大,直至她参加工作。

    长嫂如母

    照顾孤苦伶仃的小叔子

    王淑玲的小叔子患有先天语言障碍,口齿不清、交流困难,一直孤身一人,无儿无女。16年前,王淑玲见孤身一人的小叔子年龄越来越大,每天干活回家也吃不上一口热饭,她想着无非就是餐桌上多添一副碗筷的事儿,便让小叔子每日三餐来家里吃饭。

    因小叔子口齿不清、与人交流困难,王淑玲定期为他购买衣服鞋帽,还为他添置家里所需的电器等。每逢换季或是见小叔子的被褥脏了,王淑玲都会把被褥拿回自家拆洗晾晒。如今上了年纪眼睛花了,她便戴上老花镜趴坐在炕上一针一线重新缝制被褥。这些年来,有了王淑玲的照顾,小叔子衣着干干净净、家里整整齐齐,日子越来越温暖、舒心。

    2018年冬季的一天,小叔子得了急性肠炎,需要住院治疗。住院期间,王淑玲让丈夫和儿子一连几天轮班陪护照料;出院回家后,为帮助小叔子早日康复,王淑玲每天做清淡的饭菜,提醒他按时吃药。在王淑玲一家的精心照顾下,小叔子很快恢复了健康。

    多年来,王淑玲悉心照顾患有语言障碍的小叔子,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叫“长嫂如母”,用爱心和奉献默默守护着这个家。

    纵然生活艰辛,王淑玲脸上却总是带着温暖的笑意。一家八口人在她的照顾下,生活其乐融融、温暖和睦。

    行如微尘,大爱无疆。王淑玲用柔肩撑起这个大家庭,用跨越血缘的爱与无私带给全家人希望与力量,在平凡的生活中演绎着点点滴滴的亲情故事,也树立了孝老爱亲的榜样。

当前:B3版(2023年06月20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