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了村庄 兴了产业 富了百姓
——河南许昌市以“五星”支部创建提升基层治理能力
董蕾

 

    6月16—17日,“创五星 促发展”网络主题宣传活动采访团来到了河南省许昌市魏都区西关街道许烟社区、长葛市大周镇后吴社区等“五星”支部所在地,体验式观察了许昌的乡村振兴之路。

    厚重的文化底蕴、独树一帜的“幸福文化”,这是大多游客心中的许昌印象。而在土生土长的许昌市民心中,道路更宽敞了、房子更亮堂了、村口的河里有鱼了、不外出打工也能找到工作了,这些越来越生动的乡村新图景才是他们心中的许昌印象。

    “小积分”激活“大能量”

    一条毛巾4个积分、一袋洗衣液20个积分、一台电风扇80个积分……走进许昌市长葛市后河镇闫楼村的“爱心超市”,崭新的货架上整齐地摆放着米、油、盐等日常用品。不同于普通超市的是,这里的商品标注的是积分兑换数,而不是商品价格。

    “党员群众参加村里组织的活动,为村里提建议,都可以赚取积分。比如,参加镇里组织的集中活动记4分、带头参加村内人居环境整治记6分。”闫楼村相关负责人闫华伟介绍道,村委公示栏上张贴着党员积分制考核结果,每名党员全年积分都一目了然。

    用“红色小积分”带出“党员好队伍”,这是闫楼村党支部落实农村党员积分制管理的有力举措,更是基层党支部提升治理能力的一个缩影。

    “家门口”就业提升居民幸福感

    走进许昌市建安区灵井镇霍庄村。村民们的院门大多敞开着,家家户户都在制作舞狮、舞龙、舞扇、戏服等社火道具。霍庄村党支部书记霍军政介绍,霍庄村的主要产业是社火和戏具加工业,如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目前,霍庄村坚持以电商为媒,已有社火和戏曲道具电商企业3家、加工户及电商户280多户、产品30大类200多个品种。

    近年来,互联网电商实实在在改变了霍庄村的经营方式。在推动本村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不少周边村的村民增收,霍庄村先后被评为“河南省文化产业特色乡村”“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

    面对乡村如何振兴、产业如何兴旺的问题,许昌市建安区五女店镇大王寨村探索出了以轻工业、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社区工厂新路子。

    在大王寨村社区工厂,全自动天地盖成型机高效运转,一个个红色的高档礼品盒顺利下线、装箱待发。流水线上的工人大多数为50岁左右的女工,据悉,这些女工主要来自周边的村里。一名女工介绍道:“在这儿工作一个月能赚个3000多块钱,也不是多累,主要图个离家近,离父母和孩子近。”

    “水陆空”三栖护卫队护航群众平安

    “平常在社区里老看到一些穿着红马甲、戴着红袖标的志愿巡逻队为社区居民服务,维护社区的生活环境秩序,我感觉特别安全,特别好。”许昌市长葛市大周镇后吴社区居民刘文立感慨道。

    据大周镇后吴社区党支部书记刘建召介绍,社区以“五星”支部创建为契机,坚持把“平安法治星”建设作为创建工作的重要环节,建立了一支职能健全、设备完善、服务高效的巡逻队。

    1辆巡逻车、1架无人机、2艘皮划艇、24小时不间断巡逻。这是这支由20余位年轻党员和志愿者组成的巡逻队交出的“答卷”。“在汛期和三夏期间,巡逻队就地转化,担负起防汛抗旱应急突击、‘三夏’禁烧巡逻的职责,行走在河边、田间,排查隐患解决问题,为社区居民提供全面守护。”刘建召介绍道,现在的巡逻队提高了事前预防和事后溯源的能力,实现了“水陆空”三栖立体化防护,更高质量地守护群众平安。

    据悉,大周镇后吴社区巡逻队除日常巡逻外,也发挥机动性强、活动范围广的优势,在“三零”创建宣传活动中,通过发放宣传单、利用大喇叭走街串户宣传等形式开展居民法治宣传教育、反诈骗宣传、防溺亡、禁毒宣传等活动,提醒广大居民群众提高安全防范意识,进一步提升群众对创建“三零”社区的参与度和知晓率。

    “流动调解室”调出稳定和睦

    年过七旬的马增杰是许昌市魏都区西关办事处矛盾调解员,他总是骑着一辆车筐上悬挂着印有“流动调解室”字样旗帜的自行车行走在街头、巷尾、家庭、社区、办事处,自行车骑到哪儿,哪儿就是遇事即调、随时可调、就地能调的“老马调解室”。为了做好调解工作,马增杰铆足了劲。十五年来,他撰写了20余本40余万字的调解体会,骑行了54000多公里,蹬坏了3辆自行车,被他成功调解的矛盾纠纷超过6000起。马增杰认为,用心、用情去做群众工作就不难,“我们每个人都是在矛盾中生活的,但是每一个矛盾的解决都能让生活向上发展”。

    而在许烟社区,并非只有一个“老马”。市民王大姐是二十多年的老商户,她告诉笔者,“温情、和睦是我在咱社区感触最深的地方,社区工作人员差不多都是心理专家了”。

当前:A3版(2023年06月21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