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明通衢在青藏高原上延伸
——青海省海西公路总段文明创建写真
旦正措  李晶

 

    【段情概要】

    青海省海西公路总段(以下简称总段)隶属于青海省公路局,负责管养海西州境内国省干线公路1783.279公里,是全省成立时间最早、养管公路里程较长、职工人数较多的大总段。目前总段机关内设6个职能科室,下辖乌兰、德令哈、大柴旦、南八仙、冷湖、茫崖6个公路段和1个养护中心,沿线设有17个养护工区;全总段共有在职干部职工656人(其中党员271人),离退休职工1259人。

 

    有人曾评价青藏公路是一条“生命线”“致富线”“团结线”,是柴达木盆地通往西藏、新疆的桥梁和纽带,更有人将青藏公路称之为“天路”。而长年累月肩负着这条“天路”养护和管理任务的青海省海西公路总段,秉承“扎根高原、艰苦创业、奉献交通、造福人民”的精神,全力提升公路养管水平和综合服务能力,各项事业发展成绩喜人,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

    为提升单位软实力,海西公路总段不断创新行业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载体,以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服务大局,团结带领全总段各单位和全体干部职工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和行业文化建设活动,全面发挥出“养好公路、保障畅通”的职能作用,形成了具有时代特点、公路行业特色的精神文明建设新格局。

    机制:组织保障力

    【核心提示】精神文明建设重在高起点、高标准、严要求,加强组织领导、夯实创建基础,凝心聚力创建品牌,激发创建活力,建成人民满意、社会认可的行业典范。

    近年来,总段坚持在实践中探索建立精神文明建设新机制,所属各单位都成立了由党支部书记任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上下联动、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全体职工参与的创建格局。主动做好维稳反恐、信访、综合治理、卫生整治、依法治段等工作,成立由300余人组成的应急处突职工队伍,为海西和谐进步作出积极贡献。每年制定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计划,通过总段党委会、职工代表大会等部署重点任务,确保创建工作的稳步推进。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营造出风清气正和干事创业的工作氛围。坚持每月1次的党委中心组和每周2次的政治业务学习制度,通过举办各类培训班使职工年培训率在70%以上;以“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依托,为一线职工谋福祉、解难题,各单位都建起了职工之家、文化站、健身房、图书室、党团活动室等场所,保障基层员工福祉。

   价值:精神驱动力

    【核心提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根本,着力加强思想引领、精神塑造、道德培育,促进干部职工素质全面提升,增强跨越发展的内在驱动力。

    总段不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党员、教育职工,坚持把“立”和“建”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立“行业标杆”,建“价值体系”,凝练出以“团结、创新、和谐、拼搏、奉献”为主要内容的海西公路精神;深入挖掘前辈的感人事迹,坚持以身边人为榜样,讲好海西公路人自己的故事,极大地激发了全员的干事创业动力和热情。总段积极组织学习全省优秀共产党员朱志国、全州优秀共产党员包太燕等人的先进事迹,以冷湖段“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李海军和南八仙公路段交通运输部“全国交通技术能手”获得者张雄成为榜样,营造出学习先进、争当先进、赶超先进的良好氛围。2022年总段“省级文明单位标兵”复验合格,所属各单位建成省级文明单位3个、州级文明单位3个、市级文明单位1个;总段党建品牌“精神高地柴达木、初心前进公路人”被评为“第一届公路交通行业优秀党建品牌”。

    文化:行业凝聚力

    【核心提示】增强行业软实力,在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实践中,凝聚起共同的思想道德观念,强化宣传引导,凝心聚力促发展,进一步提高凝聚力和战斗力,推动公路事业的健康发展。

    总段以“构建和谐交通、弘扬行业精神、打造文化品牌”为目标,丰富文化活动载体,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200余次,进一步提升了总段精神文明建设水平,更好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在职工生活工作中。充分利用1个馆(段史展览馆)、1张报(《柴达木公路报》)、2个号(政务、党建微信公众号)、2首歌(海西公路人之歌、一棵树歌曲)、7个刊(所属各单位内部刊物),讲好海西公路故事,传播交通发展正能量。年均向社会发布路况信息460次,《柴达木公路》年均刊发10期,上报工作信息年均210条,编发网络美篇1500余篇,制作宣传片7部、宣传展板46块,更新沿线大型宣传牌6块、重点路段大型宣传牌12块。三年来总段段史展览馆和南八仙段部旧址接待省内外社会各界群众累计1.5万余人,充分利用“学习强国”等宣传总段亮点工作,所属南八仙段2020年制作的《守望》宣传片,网络观看人数超过10万人,荣获交通运输部开展的交通运输行业公益广告大赛业余创作组金奖。打造“体验式”“场景式”学习模式,组织党员参观海西州党员先锋事迹陈列馆、格尔木将军楼公园、乌兰漠河驼场博物馆等红色教育基地,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职工文明素养和服务本领。

    道德:能量凝聚力

    【核心提示】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弘扬民族自强精神,激发正能量, 凝聚公路建设的强大合力,这是总段人实现美好中国梦的必然选择。

    总段以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为统领,扎实开展好党史学习教育和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等,将建设交通强国、践行新青海精神贯穿于党委、支部学习及日常培训中,延伸到群团组织和全体干部职工中;三年来发放各类学习宣传资料3000余本。规范党内生活,高质量召开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将红脸出汗、自查自纠、狠抓整改落实成为全体党员干部的责任担当。建立全员诚信档案,组织全体办公人员参加并通过法宣在线网上学习和考试。

    创建:文明辐射力

    【核心提示】以各类创建活动推进公路行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提升文明单位的辐射力和影响力。

    总段深入开展道德讲堂、“我们的节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道路救援帮扶、应急救援、志愿服务等创建活动。举办第十五届“奉献在柴达木”系列活动,从文艺汇演、体育竞技、养护技能比武、表彰先进典型等多方面,集中体现了海西总段步入新时代的新气象。开展岗位练兵、应急演练、祭扫烈士陵园、“庆五一迎五四”、爱国卫生月、爱国主义教育、全民阅读进交通、植树造绿、民兵训练、反诈、禁毒、法宣、保密专题宣讲等形式多样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培育出文化品牌“激情公路人、奉献柴达木”和党建品牌“精神高地柴达木、初心前进公路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选派1名干部驻村工作4年,总段领导带队17次赴果洛州江千村走访慰问,投入10万余元完成对果洛州江千村19户77名藏族同胞的脱贫摘帽任务。2021年选派一名党委委员任化隆县昂思多镇吾则塘村驻村第一书记开展乡村振兴工作。坚持一线工作法,常态化开展干部下基层蹲点调研,职工结婚、生育、住院慰问,夏送清凉等活动,三年来全总段职工响应号召自愿捐款10万余元,科级以上干部帮扶“一联一”困难职工3.2万余元。所属乌兰段完成对乌兰新园山村4户11人的精准帮扶任务,大柴旦地区2个公路段主动帮助马海村等,在整治村容村貌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服务:社会影响力

    【核心提示】立足养护使命,优化交通服务内容、提升服务质量,满足人民群众出行需求。

    总段始终围绕服务海西发展大局,以“养好公路、保障畅通”为己任,坚持服务人民群众便捷出行。加强基础服务设施建设,辖养沿线设有停车港湾106处,建成便民卫生间15个。发挥“最美交通文明窗口”引领作用,沿线各工区都免费提供了机械维修器具、歇脚饮水、常用医药、路况信息等服务,近年各单位交通事故救援17次,救助伤员7人,处置应急突发公路险情21次,无偿提供餐饮、留宿等服务80余次,帮助700余台车辆900余名游客从当金山、双色湖等水毁、雪阻路段脱困,树立了“畅行青海、美在交通”的良好形象。投入巨大的人力和机械设备保障了水上雅丹、双色湖、U型公路等“网红路”路域环境的畅通和整洁,抢修双色湖水毁处1.5万余立方米,在游客密集的U型路段铺设了5公里的震荡路面标线,保障了过往群众的人身和行车安全。完成“环湖赛”涉赛路段的路面病害处治、修剪沿线蒿草、补划路面标线等任务,为“环湖赛”等重大赛事提供了优质的保畅保洁服务。认真履行“人民交通为人民”工作职责,全面完成日常养护、“厕所革命”、应急保通、果洛玛多震后设施排查、大中修工程等任务,2022年海西公路总段普通国省干线平均路况综合指数为88.23,优良路率为90.62%,确保了养管公路的安全畅通,为海西经济发展提供了优质的公路服务支撑。

    后 记 >>>>>

    “在路上,是我生命的远行!为了心中的天路,我们愿用生命去坚守!”这是来自海西公路总段全体人员的心声,更是无数忍受酷暑严寒而奋斗在一线的公路养护人的庄重宣言。

    一日又一日,一年又一年,这一抹抹“橘红色”用他们的双脚丈量天路,用他们的双手铺就安全干净的青海通道。

当前:B4版(2023年06月21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