谱好五部曲 奏响新乐章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打通新时代文明实践“最后一公里”
陈瑜

 

    近年来,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关于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部署,积极探索有效运行机制、统筹整合资源平台、精心策划活动载体、创新志愿服务方式,有效打通了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 强化顶层设计,绘就文明实践“施工图”

    叙州区始终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作为深化基层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动机”和“孵化器”,着力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建设,不断增强文明实践工作的势能动能效能。印发《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实施方案》《建设工作指南》等实施方案,将文明实践纳入意识形态监督检查,纳入年度目标考核,纳入县(区)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述职、实绩考核,严格对标逗硬。建立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和挂点联系制度,推动各级各类优质资源下沉到基层所站。

    全面落实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一把手”责任制,区委书记担任中心主任,各乡镇(街道)、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担任所、站负责人,明晰责任、强化考核,形成联动抓落实、持续抓推进的工作格局。

    ◆ 突出资源整合,拓宽文明实践“服务圈”

    近年来,叙州区全面整合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党群服务中心、综合文化站等基层公共文化资源,按照3型5类29项量化指标体系,扎实推进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7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358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实现全区文明实践阵地全覆盖,广大志愿者有了阵地和“娘家”。同时,印发《新时代文明实践“三化”示范创建实施方案》,有序推进全区45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标准化”“特色化”“品牌化”示范创建。

    ◆ 汇聚主体合力,壮大文明实践“生力军”

    叙州区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按照“七有”标准,在社区、公共场所、窗口网点设立学雷锋志愿服务站(岗),搭建志愿服务信息平台,引导广大市民群众通过社区注册、网上注册等多种形式加入志愿服务队伍;出台了《关于成立宜宾市叙州区志愿服务总队的通知》,全面建成区、镇街、村(社区)三级志愿服务体系。

    建立健全志愿者激励保障措施,定期组织开展志愿服务优秀组织和先进个人评选,并积极推荐参与各级各类先进典型评选,有效调动了广大志愿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 着眼群众需求,增强文明实践“获得感”

    群众在哪里,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就延伸到哪里。叙州区坚持供需深度衔接、服务适销对路,紧盯“需求侧”、丰富“供给侧”,推动志愿服务项目落地走心。

    建立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文明实践活动项目库,通过制定志愿服务项目菜单,明确活动时间、活动内容、服务对象。近年来,围绕学习实践科学理论、宣传宣讲党的政策、培育践行主流价值、丰富活跃文化生活、持续深入移风易俗等,结合文明城市建设、党史学习教育、世界动力电池大会等,先后组织举办主题志愿服务活动200余场,惠及群众20万余人。做强做优“志愿服务+为民办实事”活动品牌,切实增强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 强化品牌塑造,奏响文明实践“大合唱”

    不断涌现的优秀志愿服务组织、志愿服务项目为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注入了新活力。叙州区按照区域化探索、多元化实践思路,推动全区“一所一特色、一站一亮点”志愿服务品牌建设。充分发挥特色资源优势,吸纳借鉴先进经验做法,指导培育了区妇联“心向阳光”、区教体局“小黄帽”、下渡口社区“三江护卫”、金鱼社区“鱼你同行”等志愿服务品牌活动,汇成了新时代文明实践大合唱中的叙州声音。

    此外,叙州区积极打造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信息化智慧平台,实现志愿服务“线下+线上”同步推进,为群众需求精准“引路”,为爱心善举精准“导航”,促进志愿服务精准化、信息化、便捷化。

    下一步,叙州区将坚持以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为志愿服务的主抓手,整合资源调动力量,捕捉需求无缝隙,服务群众零距离,让新时代文明实践与群众面对面、心贴心,努力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成为广大群众身边的“精神加油站”,全力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叙州样板。

当前:3版(2023年06月26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