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孩子先学会倾听

 

    近年来校园欺凌事件频发,有调查数据显示,校园欺凌的发生率为32.4%,即每10个孩子中,3~4个有此遭遇,比如被其他孩子冲撞、冷落,甚至挨打。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沟通、安慰和疏导,可能对孩子的心理健康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

    如果家长发现孩子的东西最近总是损坏或丢失,身上有不明原因的淤青、伤痕,行为举止变得反常,比如本来活泼开朗的孩子突然沉默寡言、心事重重,跟家长说不想去上学,或改变上学的路线、让家长到另一个门口接送,在被拒绝与忽略后,表现出对抗或消极抵抗、放学后不按时回家甚至逃课等,应高度注意,孩子可能在学校经历了不好的事情。

    很多情况下,无论家长用什么手段,孩子都不愿意说出在学校发生了什么。因为大部分被欺凌的孩子都会受到威胁,害怕说出来会遭受更严重的欺负与报复。另外也有可能与家庭教育相关,比如缺少父母关爱,没有安全感,受欺负时不相信父母能帮助自己;父母管教过于苛刻,导致孩子在外受欺负后把错误归结到自己身上,担心告诉父母后被批评。还有些孩子认为“受欺负”是一件很丢人的事情,尤其是平时常被老师家长表扬的孩子。当孩子受欺凌但不愿说时,家长可以通过以下四点加以引导。

    一、选择时间相对充裕、孩子心情好的时机沟通。孩子受到欺凌,家长一定非常担心与着急,但是如果不顾孩子情绪,不分场合地直接提问,很难听到孩子的实话。家长可选择孩子心情相对较好的时候尝试提问:“最近在学校有没有什么开心的事情?”孩子愿意表达后再问:“除了开心的事情,还有没有什么事情不开心?”循序渐进地引导孩子说出自己的经历。

    二、站在孩子身边,无条件地理解与支持孩子。如果家长在孩子受欺负后还加以训斥,对孩子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家长一定要站在孩子身边,告诉他:“我们是你的坚强后盾,任何时候你都可以向我们求助。”并对孩子的感受表达充分的理解:“我知道你害怕遭到报复,担心爸爸妈妈帮不了你。但是我们一定会尽最大的力量来帮你。”让孩子感受到来自父母的支持与力量。

    三、表达自己的感受。如果用尽各种办法孩子还是不肯开口,家长要适当地示弱,表达自己的感受:“爸爸妈妈真的非常担心、着急,我们很想知道发生了什么,希望能够给予你帮助,但是你一直不说,我们也不知道怎么办才好。等你准备好了,我们一起聊聊好吗?”孩子听完后,会开始思考和体会父母的感受。

    四、用启发式提问的方式引导孩子说出更多信息。当孩子开口后,家长要放下评判与迫不及待解决问题的态度,耐心地听孩子说,并用启发式的提问引导孩子说出更多信息。比如:“当时你是什么感受?还发生了什么?你是怎么处理的?你还能想到其他办法吗?”获知事情的原委,为孩子提供有效的帮助。在处理事件时,家长要让孩子充分感受到被爱与重视。同时,要教会孩子识别校园欺凌,鼓励他们大胆说“不”,教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及时寻求帮助。

    生活中,父母要注意与孩子建立情感连接,向孩子传递爱的信息,持之以恒地做出让孩子感觉到被爱与被重视的举动,让孩子信任自己。当孩子感受到来自父母的安全感,今后遇到事情就会主动向父母求助。

    (《生命时报》  卢丹丹)

当前:6版(2023年06月28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