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钟情脚下的每一块田地”
——记全国劳动模范、“中国好人”徐淙祥
本报记者 袁矛

 

郭海洋 摄

 

    要找到徐淙祥,需要到田地里去。

    今年70岁的徐淙祥是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国家农业科技创新基地党支部书记、种粮大户,他的大半人生都在和土地打交道。几十年来,他潜心钻研农业科学技术,带领乡亲们多种粮,种好粮,牵头成立现代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建立农作物绿色高效试验示范田,不断探索适应黄淮地区的新品种、新技术,屡屡创下小麦、玉米、大豆的安徽省单产纪录。

    徐淙祥参与和见证了农业现代化,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十佳农民、全国种粮标兵、全国科技兴村带头人、“中国好人”。尽管获得了许多荣誉,但徐淙祥总说自己就是一个普通的农民。他深情地注视着脚下的土地,说:“农民,就该情系土地,我钟情脚下的每一块田地。”

    一名农民的科技种田梦

    徐淙祥喜欢金黄色,那是丰收时节小麦的颜色。田地里翻滚起伏的金黄色麦浪,意味着一年的好收成。年少时的徐淙祥吃过饥饿的苦,因此在高中毕业后,他放弃了做一名小学教师的机会,毅然选择回乡务农,希望能通过科学种田让大家吃饱穿暖。

    1983年,徐淙祥以全县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乡农民技术员,之后又成为乡农技站站长。通过和各级科研单位合作完成栽培试验,他不断总结科学种田的方法,逐渐成为远近闻名的种粮能手。1998年,他被破格晋升为高级农技师。徐淙祥常说:“为了种好粮,俺能不要命。”在进行小麦高产试验时,从麦苗出土起,不管刮风下雨、天热天寒,他都从早到晚蹲在田里,用放大镜观察农作物的长势和虫情,用笔记本记录刮风下雨的时间、风速、雨量以及农作物的生长状态。

    2003年,农业农村部千亩高蛋白大豆丰产栽培实验任务落到了徐淙祥身上,当时,村民们都很好奇他到底能实验出个什么成果。那一年,黄淮地区遭遇特大洪灾,千亩试验田全部淹了水。为了挽救国家实验项目,徐淙祥带领全家人在大豆田里扒沟排水,忙了三天三夜。那一年,许多农户家的大豆减产,而徐淙祥负责的试验田产量不减反增。

    令人欣喜的丰收成果让村里人彻底改变了“种地只能靠天吃饭”的观念,纷纷向徐淙祥讨教种植技术。为了更好地帮助村民增产增收,2010年,徐淙祥牵头,和村民一道成立了太和县淙祥现代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实现了生产规模化、销售订单化、产品品牌化、技术标准化、管理科学化,帮助本村和周边2000多户贫困户、上万名农民成功脱贫致富。

    2022年,徐淙祥负责的小麦亩产超过了810公斤,总产、品质大幅度提升,获得了历史性的丰产丰收。那年6月1日,他怀着激动的心情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了一封信,报告丰收的喜讯和十多年来取得的科技成果。很快,6月27日,一封饱含对当地乡亲们的问候,以及对全国的种粮大户提出殷切期望的回信便从北京送到了徐淙祥的手中。“这不仅是对我本人的巨大鼓舞,也是对全国种粮大户的巨大鼓舞。”时至今日,提起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徐淙祥仍然十分激动,他坚定地说,“我会谨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勉励,以身作则,发挥种粮大户规模经营的优势,积极运用现代农业科技,带动广大农户,一起为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力量。”
    一名人大代表的履职尽责路

    除了种粮大户,徐淙祥还有另一个身份——人大代表。从乡镇人大代表到市人大代表,再到省人大代表,直至全国人大代表,一路走来,徐淙祥脚下有泥土,肩上有担当。

    作为人大代表,徐淙祥提出过不少议案建议,其中大多与“三农”相关。“多年前农村‘污水靠蒸发,垃圾靠风刮,环境脏乱差’。作为基层代表,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徐淙祥回忆道,为此,他曾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提出“关于美丽乡村建设的建议”,为改善农村环境建言献策。

    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记挂国家粮食安全的徐淙祥提出,应当加强完善规模化粮食生产基地建设,努力提升粮食产量,改善粮食品质。他建议加大千亩以上有引领示范作用的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扶持力度,补充完善各种功能的大型农业机械,实现全程机械化耕作、规模化种植、科技化管理、标准化生产、产业化发展,降低粮食生产成本,提升粮食产量,改善粮食品质。同时,完善有引领示范作用的千亩以上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水泥晒场、烘干塔、农机仓库、粮食仓库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规模化种植大户抗风险能力。

    “关于修改完善农业保险条例的议案”“进一步提高农民养老金标准”“提高农业发展资金使用效益”“加强完善规模化粮食生产基地建设确保国家粮食生产安全”“加强农业试验示范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每一份议案建议,都凝聚着徐淙祥的心血和汗水,是他四处走访,广泛收集意见,认真思考总结的成果。“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作为基层代表,我将一如既往地履职尽责,听人民呼声、替人民进言、为人民尽职、帮人民解忧。”徐淙祥说。

    一名粮田守望者的赤子心

    6月2日一大早,徐淙祥就带着孙子徐旭东,组织联合收割机下地收割已经成熟的1230亩小麦。爷孙俩齐心合力挥洒汗水,这样的画面已经持续了好几年。早在上大学时,徐旭东就已经利用假期帮助爷爷整理数据,把资料和文档电子化。

    受爷爷的影响,徐旭东从小便很喜欢农村农业生活生产环境。“尤其是丰收的时候,整个村庄都在忙碌,虽然辛苦、虽然累,但大家都是非常愉悦、非常轻松的心情。我们小孩子在田里奔跑,在秸秆堆上玩耍,感觉整个村庄很有活力、很有生机,我喜欢这种氛围。”徐旭东笑着说。

    对于儿孙跟着自己干农业这事,徐淙祥打从心底感到高兴,特别是说起孙子时,老人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他乐呵呵地告诉记者,他打算鼓励和支持孙子继续深造,考取硕士、博士,深入学习农业方面的知识,力争把他培养成有理论、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时代新型职业农民。“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嘛,希望他们这些年轻人能接过我的接力棒。”徐淙祥说。

    为了播种星火,让更多年轻人了解现代农业科技,加入到农业队伍中来,徐淙祥从不吝啬分享自己的技术,还将培训课堂搬到田间地头,悉心传授种植经验。他还发起成立太和县种粮大户协会、阜阳市种粮大户协会,引导种植大户和专业合作社积极与阜阳及周边的同行切磋交流,共同促进农业生产水平提升。

    如今,70岁的徐淙祥依然每天下田。他要忙的事情太多:配合国家及省、市、县农业科技部门,研制更多更好的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助推粮食生产高效高质量发展;通过托管、代管、结对、合作等方式,引领带动粮食生产优质高效发展,发展农产品品牌,创新农业社会化服务,不断扩大服务范围、提高服务效益;落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两强一增”行动计划,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方面不断努力探索;配合有关部门总结好“人大代表千亩农业园”成功经验,更好地发挥人大代表示范引领带动作用,帮助更多农户多种粮、种好粮……

    徐淙祥始终将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牢记于心,他说:“习近平总书记对粮食安全高度重视、对农民群众有着深厚感情、对‘三农’工作格外关心,我一定抓好粮食生产,继续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贡献力量。”

 

 

当前:A1版(2023年06月29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