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植沃土 久久为功
加大高校经典阅读的培育力度
徐征

 

    在今年6月2日举办的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其中“连续性”居于首位。而从古至今,“经典”是指那些具有传承性、典范性、权威性的特点,经过历史验证、保留核心要义的最有价值的著作,是中华文明连续性的重要体现。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文化传承的高地,具有深厚的学术底蕴、浓郁的读书氛围、显著的阵地优势,因而在推动经典阅读中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高校要深入贯彻《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华经典诵读工程实施方案》,以完善经典阅读培育机制为主线,以提高学校师生员工人文素养为目标,深入、有序、系统地开展经典阅读培育工作。

    多方联动

    打造经典阅读的沉浸氛围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启智增慧、培养道德的重要途径,可以让人得到思想启发,树立崇高理想,涵养浩然之气。”因而高校要善于整合现有资源、调用有利因素,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为大学生提供更多有思想内涵、内在品质的经典力作,提升校园文化品位。

    一是充分发挥网站、广播、校报、微信公众号等阵地的作用,积极宣传展示经典名篇赏析、师生经典诵读成果,精心制定经典阅读推广周、推广月、推广年活动方案并常态化实施,推荐书籍覆盖文学、历史、哲学、经济、艺术、科普等各方面,突出思想政治、精神价值、审美情操、科学普及等方面的引领作用。

    二是将经典阅读与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紧密结合,打造书香校园。比如,灵活切换经典鉴赏、经典解析、经典演绎等推广模式,通过沉浸式阅读体验,带领学生从不同视角、不同维度去体验经典名著;优化校园软环境,强化其育人功能,精选经典书目中的名言警句张贴在学校教学和学生生活的主要场所,将经典书目宣传单发放给学生,使经典阅读入眼、入耳、入脑、入心。

    三是发挥数字资源优势,建立全方位、全覆盖的推广格局,将传统阅读和线上书库相融合,占领校园网络文化高地,打造“线上+线下”沉浸式、立体化的学习阵地,引导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推动经典阅读推广工作向纵深发展。

   探索渠道

    建强经典阅读的教师队伍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实现高校经典阅读教育目标的重要基础。经典阅读师资队伍的建设,不仅是招聘更多的高水平教师,更重要的是要成立专业的教学研究团队,持续推广优秀的经典阅读教学模式,从而提高高校学生对经典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一是提高教师经典阅读素养。高校应该组织各种经典阅读的培训和研讨活动,让教师从理论和实践角度,深入了解和掌握经典阅读教育的方法、手段和策略。同时,可以建立一套完善的机制,根据教师阅读著作、开展教学活动等情况给予相应的评价和奖励,引导教师深入阅读经典著作,提升经典阅读素养。

    二是加强教师亲身体验。高校应该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种实践活动,例如参观博物馆、文化古迹等,以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和人文精神。同时,在实践活动中让教师体验到经典文化的内涵和魅力,为开展经典阅读教育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教学方法。

    三是建立资源共享平台。高校应该建立经典阅读资源共享平台,集结各学科领域、不同层次教师的经典阅读资源,形成良好的互动和共享氛围。共享平台上不仅可以上传优秀的经典著作和精彩的阅读笔记,还可以举办线上讲座、听取教师的分享和交流等,形成更加开放和有益的教学和学习氛围。

    四是探索成立研究中心。高校可以探索成立经典阅读研究中心,聚集校内外专家学者和有志之士共同探讨和研究经典阅读,创新教育方式和手段。研究中心通过建立学术平台提高教师和学生的文化素养,推动经典阅读教育高质量发展。

    精准施策

    完善经典阅读的考评体系

    完善的考评机制有利于增强学生经典阅读的实效。高校要加强校内调研,建立标准化、科学化、系统化的经典阅读考核指标。比如,可以将经典阅读环境、经典阅读活动、经典阅读效果等各项指标综合形成高校经典阅读指数,再将高校经典阅读指数纳入文明校园指标考核体系之中,通过与文明校园创建相结合来助推经典阅读。

    其次,要强化经典阅读的激励与评估机制。通过科学评价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情况,表彰优秀个人和先进集体,践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人才培养目标。比如:图书馆、人文素质中心等部门通过统计学生借阅经典图书的情况,和参与经典阅读活动和赛事的情况,评选出全校“经典阅读之星”;团委、学生处、教务处等部门每年评选优秀阅读小组、优秀经典阅读书评、优秀“书香代言人”等并赋予相应的学时;宣传部对推动经典阅读工作的典型做法进行宣传和推广,增强师生员工对经典阅读的认同感,从而真正起到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

    最后,要加强对经典阅读效果的监测、分析和反馈。通过多种方式,了解经典阅读对大学生的精神面貌、道德意识、合作精神、行为规范、学习风气等方面带来的影响和改变;同时注意收集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急需改善的困境,最终推动高校经典阅读运行推广机制的持续改进。

   协同育人

    构建经典阅读的保障机制

    高校应拓宽经典阅读推广工作的覆盖面,形成决策、管理、执行“三位一体”的协同机制,开创党委领导,人文素质教育主管部门、图书馆统筹,宣传部、团委、教务处、学生处等部门既分工明确又协同并进的工作局面。

    经典阅读领导机构要进行顶层设计,加强策划、指导、协调、组织,明确年度计划和实施方案,推进经典阅读工作的有序化、合理化、规范化开展。图书馆、人文素质教育主管部门、教务处等,要及时出台和完善经典阅读工作的管理制度、监督制度等,发挥制度的引导性、约束性、激励性、规范性;宣传部要充分发挥大学文化在经典阅读中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打造有特色的校园文化环境,让学生处处能感受到经典作品的教化和指引;团委、学生处要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精心打造经典阅读项目品牌,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具备良好综合素养的复合型人才;教务处要统筹各部门、各学院力量和师资,加大对经典阅读通识课的管理和考核力度,扩大受教育范围。

    总之,高校经典阅读推广是一项持续性、系统性的工程,需要充分调动全校各学院、各部门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各级单位的力量,即建立学校、学院、班级联动的保障机制,共同推进经典阅读工作。

    示范引领

    彰显经典阅读的外溢效应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深化全民阅读活动”。在倡导全民阅读的背景下,高校有责任、有义务利用自身优势,积极服务社会。

    首先,高校要不断提升经典阅读工作的社会影响力,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外加强新常态宣传,以经典诵读和汉字书写为核心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其次,要建立与地方的联动机制,运用社会资源,开展经典阅读工作。比如,积极探索高校与地方合作共建的新途径,将图书和文化资源进行整合、共建一体,发挥高校图书馆的文化育人功能,满足广大学生、市民的阅读需求,推动当地文化的繁荣和发展;此外,高校可充分发挥自身的语言文化优势,深入乡村开展经典阅读、诵读展演、课程培训等系列活动,鼓励本乡大学生回乡村开展支教、语言文字志愿服务活动等,帮助提高群众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引导乡村围绕经典阅读项目,服务旅游资源开发、传统村落保护、文创产业开发等,助力乡村振兴。

    最后,要将经典阅读工作融入立德树人教育之中,加强科学研究。鼓励教师参与和语言文字、经典阅读相关的课题研究,并给予相应的经费配套资助,将申报国家级语言文字基地工作与课题研究相结合,并将研究成果在校内外推广,把学校打造成社会语言文字规范化建设的示范标杆。目前,国内经典阅读的理论研究不少,但重复劳动较多,且缺乏对实践性较强问题的关注。要通过哲学视角、教育视角和接受视角等不同的视域,对经典阅读成果进行研究,从而推动和提升经典阅读工作的实践效果。

    基金项目:安徽工程大学2022年党建和思想政治研究专项课题“新工科背景下高校美育教育的实践”(Xgzx2228)

    (作者系安徽工程大学人文素质教育中心政工师)

当前:A3版(2023年06月29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