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严震 余克俭)“今天我们召开‘板凳会’,大家对村里土地整治有什么意见建议的,可以畅所欲言。”近日,在安徽省郎溪县梅渚镇周家村,村党总支书记郑万富一席话,让围坐的村民打开了话匣子。
“平整后的耕地,我们可以耕种吗?”“田地改造后原有灌溉水系是否受到影响?”“我原来养殖青虾,造成的损失怎么办?”……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围绕近期开展的土地复垦工作话题议论开来,郑万富边听边记录,时不时与村民深入交流。
“我们村把‘板凳会’作为倾听群众声音、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途径,真正让群众成为‘板凳会’的主角。”郑万富介绍说,今年来,该村召开“板凳会”60多次,收集整理意见建议30余条。这些意见建议被记录在“板凳会”台账上,由村“两委”干部与村民代表逐一认领。
与会的村干部耐心倾听、仔细记录,对于亟待解决且符合政策规定的事情主动办、马上办,暂难解决的问题现场说明情况并会商解决办法。
走进该镇黎明村下房徐村民组,只见村内挖机轰鸣,入村道路正在拓宽,建筑工人熟练而快速地堆砌着景观墙体,平整出的土地正待进一步施工,在家的村民正咧着嘴挥舞着扫帚帮助施工队清理门前建筑垃圾,一派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以前老是羡慕别的村整洁漂亮,村里把咱老百姓的想法都考虑进去了,期待完工后的效果!”提起村里的热闹景象,村民孔琳感慨良多。
原来,近期,该村村“两委”到村民中间召开“板凳会”,面对面宣讲相关政策、倡导文明新风。特别是把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全面“晾晒”,征求意见,集思广益,拿出具体解决办法和措施,推进村庄建设。
“这不是一个单纯的会,而是一个民主议事和监督的平台,只有切实把‘板凳会’开到村民家门口、开到群众心坎上,才能让村民真正理解和支持村里的工作。”黎明村党委书记朱小锁说。
没有主席台、不拿讲话稿,镇村干部与当地群众坐着板凳、围成一圈,或在农户家中、或在村头庭院,说事议事、气氛热烈。自5月下旬开始,在梅渚镇,流动的“板凳会”已经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
“我们说的都是群众关心的‘大事’,议的都是镇村发展的‘热点’。”梅渚镇党委副书记黄佩生介绍,在“板凳会”上,该镇干部不仅把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拿来“晾晒”,让当地群众知晓镇村在干什么、怎么干、为什么这么干,而且还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建议,一起商讨未来怎么干会更好。同时,梅渚镇也借着“板凳会”,做起了反诈、防溺水、秸秆禁烧、人居环境整治等方面的宣传工作。
“有事一起商量、做事一起参与、成事一起分享。”黄佩生表示,目前,梅渚镇正探索发挥“板凳会”吸纳民意、汇聚民智的载体作用,进一步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让当地群众在细微小事中体会到当家做主的获得感与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