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7月份,暑假模式开启,学校放假,“神兽”出笼,家长还要上班,谁来带娃成了不少家庭的一大难题。把孩子送回老家交给老人带,也许成为许多家长的选择,但其弊端也很明显,亲子机会少了,很难及时了解孩子动态,安全问题更是让人担忧。如果选择“放养”,让孩子放飞自我,过度放纵可能会让孩子染上不良习惯。给孩子报兴趣班、培训班,不仅会加大经济开支,而且选择不对会适得其反。应该看到,解决假期“带娃”难题,表面上看是关系家庭的小事,实则是公众关注的社会公共问题,事关千万家庭幸福、事关社会和谐稳定、事关国家希望未来。
家庭小烦恼,社会大民生。为解决学生暑期看护难问题,早在2021年7月,教育部就印发《关于支持探索开展暑期托管服务的通知》,引导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积极探索开展暑期托管服务工作,随后又多次强调支持探索开展暑期托管服务的重要性。全国多地也相继出台有关暑期托管班的政策,探索暑期托管服务,引导和帮助中小学生度过一个安全、快乐、有意义的假期,减轻了群众的负担,解决了群众的后顾之忧,彰显了政府部门为民服务的温度。
从“没人管”,到“有人管”,再到“管得好”,暑期托管不再是孩子们假期的一个简单去处,而是成为促进孩子们健康成长的“助推器”。河南省驻马店、平顶山、洛阳、安阳、焦作、邓州等地纷纷推出暑期托管服务,内容涵盖作业辅导、文艺体育课、书法健身课等,一些地方还明确,重点关注农民工子女、劳动模范家庭等。武汉市今年暑假共开办172间市级青少年公益托管室,项目课程安排有以红色歌咏会、故事会、绘画、征文等形式开展理想信念教育,也有以知识讲座、趣味问答、国家安全基地打卡等形式开展国家安全教育,还有通过观看线上(线下)青少年精品戏剧戏曲演出,组织地方戏曲、陶艺、绘画、编织、剪纸等传统文化实践活动。浙江杭州市钱塘区要求全区中小学及幼儿园有条件的学校应开尽开,托管服务内容为“基础托管+体育必修课+特色课程+社会实践”,托管期间托管学校开放功能教室、图书馆、运动场馆、校内劳动实践场所等各类资源设施供学生使用……应该看到,托管服务推出的各种活动性课程和实践性课程,极大地丰富了中小学生的课后生活,有助于学生健康成长,自然大受家长欢迎。
让暑期托管服务“叫好也叫座”,强化资金和人员力量保障很有必要。应该看到,于学校而言,提供暑托服务,会挤占教师暑期休息时间,学校也会面临学生管理的安全风险。在推动政策落地过程中,各地不妨采取“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家庭支持”的资源调配模式,根据教师自愿原则召集征募足够数量和质量的师资,学校可以收取一定费用,用于为参与暑托服务的教师发放补助等等。当然,暑托服务不能全部将责任转嫁给学校,政府部门要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其中,比如,可以广泛招募大学生志愿者、技术工作者,动员工会、共青团、妇联、社区、公益组织等各方力量,积极参与其中;还可以发动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博物馆等各类社会机构开放场地,为中小学生提供暑托服务。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开展暑托服务,既是为了提升孩子的社会认知、自然认知和自我认知,助其健康成长,也是为了帮助家长排忧解难,这是暖人心、顺民意的好事、实事。只有家长、学校、公共部门和全社会共同参与,才能把好事办好,让暑托服务不负所“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