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字工作法”彰显文明实践新作为
——宁夏贺兰县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见成效
朱雪艳

 

    近年来,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贺兰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站稳人民立场,探索“六字工作法”,形成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有效路径。

    三级班子“领”。坚持“一把手”主抓,发挥好主导推动、统筹推进的作用。健全完善县、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联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三级贯通的工作机制,建立三级书记挂点联系包抓制度。定期召开专题会议,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和中央、自治区、市有关文件会议精神,研究出台指导性文件。县、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书记带头履职尽责,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和文明实践活动。把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纳入乡镇、街道目标责任制考核、意识形态、文明村镇(社区)等创建考核考评中,督促各级责任落实。

    志愿服务“帮”。培育志愿服务“领头雁”,构建“1+8+N”三级学雷锋志愿服务体系,成立由县委书记担任总队长的县级志愿服务总队,下设8支县级志愿服务分队,N支基层志愿服务小分队。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立群众“点单”、中心“派单”、志愿者“接单”的快速响应机制。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2019年11月成立至今,注册志愿者超6.6万人,累计线上发布学雷锋志愿服务项目17.2万场次,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的社区和村达100%,在全社会形成了崇尚弘扬志愿精神、热心参与志愿服务的良好风尚。

    阵地资源“融”。摸清全县各类公共服务阵地的资源情况,打通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融媒体中心、党群服务中心、非公企业、景区景点、公共文化服务场所等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形成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7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82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19个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的四级联动体系。探索打造“文明实践+红色资源”“文明实践+文旅融合”“文明实践+产业发展”等示范点,不断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与党建工作创新、社会治理、乡村振兴等深度融合。精准服务外卖小哥、快递员、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群体,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的作用,在2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打造了集“休息、学习、交流、应急”四大功能为一体的“馨”驿站,为新就业群体创造了“温馨家园”。

    基层能人“带”。聚焦传播新思想这条主线,培育由领导干部、退休党员、社区网格员、乡贤能人等组成的理论宣讲骨干,常年活跃在社区和村庄,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落地生根。将农技中心专家、科技特派员、种植养殖大户吸纳进乡村振兴志愿服务队伍,深入田间地头帮助群众解决生产问题,协调资源提供就业岗位,切实增加群众收入,助力乡村振兴。每年举办志愿服务、移风易俗等各类培训5期,培训业务骨干200余名,切实增强工作能力,能人队伍不断扩大。

    品牌项目“引”。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立足群众生产生活实际,聚焦养老、育幼、帮困、疫情防控、抢险救援,着眼互帮互助、邻里守望等,孵化了一系列特色品牌项目。洪广村探索建立“25+”(即“爱我家”)工作法,积极发挥巾帼志愿队和女子劝导队的示范带动作用;习岗村“七彩阳光”志愿服务队的七支个性化小分队通过群众“点单”、支部“派单”、志愿者“接单”的模式,构建习岗村“十分钟党群服务圈”,激活农村基层治理的“一池春水”;银光村以关爱空巢老人为目标,推出“情暖夕阳”志愿服务项目,保障空巢老人身心健康。在全县范围内组织成立了由266名社区志愿者组成的“社区大管家”志愿服务队,在各小区及周边针对飞线充电、不文明养犬、乱搭乱建等不文明行为常态化开展排查劝导。北方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探索建立院地共建新模式,通过“大手拉小手”以活动联办、人才联育、资源联用、阵地联建等形式,建立小记者通讯站,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

    城乡群众“享”。制定《贺兰县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设评估细则》,建立评估指标,把群众满意度作为评价标准。全县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围绕理论宣讲、教育文化、医疗健康、科技科普、健身体育、生产发展、生活服务等方面内容,相继推出了一系列贴近实际生活、贴近广大群众,主题鲜明、精彩纷呈的志愿服务活动1800余场次,服务群众22.7万余人。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着力打造“15分钟文化生活圈”,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开展“送戏下乡”“四送六进”“喜迎二十大 强国复兴有我”等群众性文化活动650余场次、放映公益电影1000余场次,举办“喜迎二十大”专题文艺巡演10场次,在“4·23”世界读书日举办“书香贺兰”全民阅读系列活动,不断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使文化浸润幸福底色。

 

当前:3版(2023年07月14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