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讲形式独具特色 志愿服务温暖人心
——陕西子长市“十条硬措施”助推精神文明建设
折爱平

 

    今年以来,陕西省子长市委宣传部坚持“经济工作和精神文明同步抓”的工作导向,持续加强文明培育、拓展文明实践、深化文明创建,实施“十条硬措施”,推动城市形象和市民文明素质大幅提升,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铁腕推进“三项机制”,助力文明创建提质增效。子长市实行分片划段市级领导包干制度,掀起人居环境整治热潮。深入开展“一区三线”(城乡接合部和公路、铁路、河流沿线)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子长市城区共划分23个责任区,分别由23名市级领导挂帅包抓,并明确了牵头单位、责任单位、下沉干部等“八支力量”共同推进,采取现场办公、挂图作战方式,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比学赶超的工作格局。

    实行暂停文明单位资格制度,推动文明单位创建提档升级。子长市持续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划定文明单位创建工作的“底线”和“红线”,采取通报批评、停止文明单位资格等措施,扎实推进“两规范两整治”(规范标牌标语、规范车辆停放,整治线路线缆、整治环境卫生),使全市各机关单位内外环境明显改观。

    实行“一治两拆”流动红黑旗制度,推动城市管理精细化。深入推进市民素质、市容市貌、交通秩序、志愿服务、社区服务功能、窗口单位服务、重点区域文明项目、文明家园建设“八大提升工程”和“一治两拆”工作,建立“周例会、月推进”机制,采取颁授红黑旗方式,实现城市管理上水平、市民群众得实惠。

    打出道德建设“三套组合拳”,培育文明道德新风尚,倡导移风易俗,助推文明乡风落地生根。向全市群众发布《“移风易俗 文明节俭”倡议书》,在农村建立38所红白理事服务中心,实行“六统一”机制(统一章程、统一流程、统一标准、统一操办、统一采购、统一管理),形成了厉行节约、文明和谐、节俭操办婚丧嫁娶的新风尚。

    贯彻文明条例,推动文明行为习惯养成。线上运用图文、短视频等方式宣传《延安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内容,进社区、入小区面对面向群众宣传文明条例,并通过“宣讲+文艺+文明实践”方式,将《条例》内容融入文艺表演,推动《条例》成为市民文明出行准则“教科书”。同时,实施公益景观提升工程,扮靓城市文明风景线。在城区各大街(路)口、汽车站、火车站、公园广场等显著位置,设置了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文明城市创建主题景观公益小品70余处,让群众“抬头可见、驻足可观”,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和熏陶。

    强化典型培树,构筑道德建设高地。贯彻落实《子长市“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道德典型礼遇奖励帮扶管理办法》,今年表彰子长市道德模范26名,旗帜鲜明地树立起好人有好报的价值导向。

    聚焦“四个打造”,构建新时代文明实践新格局。子长市创新宣讲宣传模式,采取“专家+乡贤”相结合,聘请理论讲师和陕北民歌、子长说书、秧歌曲等民间艺人,组建“老百姓身边的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队”,利用“宣讲+文艺+文明实践”方式,巡回乡镇、社区、企业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上半年累计开展理论宣讲40多场。

    深化志愿服务,打造爱心之城。子长市组建了56支特色志愿服务队,开展“学雷锋活动月”“粽香端午节情暖消防员”“健康服务进社区 便民义诊暖人心”“文化进基层 文艺聚民心”“警心暖童心 助学护成长”等主题志愿服务活动70余场次。招募126名志愿者助力城市有机更新,常态化开展政策宣传、交通疏导、垃圾清理等志愿服务活动。

    弘扬延安精神,打造红色之城。组建延安精神宣讲团,开展延安精神“六进”活动30余场;组织陕北道情《一条棉被》、红色院线电影《飞雪迎春》、音乐快板《建设清廉新子长》等进基层巡演、播出20余场次;举办延安精神主题文艺活动9场,并邀请党史专家、退役军人、英烈家属宣讲红色故事;打造“童心向党·重走转战陕北路”主题研学之旅,以“五个一”(重走一次转战陕北路、当一次小小红色讲解员、讲一个红色故事、唱一首红色歌曲、写一篇心得体会)为重点,引导青少年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

    策划文化活动,打造文化之城。子长市举办了“转战陕北·红色悦跑”、启动钟山石窟数字化保护、陕西画家“走基层·画子长”走进子长高台采风、延安子长“文化进基层文艺聚民心”系列惠民活动、重走转战陕北路“跟党走·为人民”庆“七一”主题党日活动、延安子长高柏山第六届山丹丹文化艺术节等各类文化活动。与延安市融媒体中心联合制作的67集首部红色题材长篇有声小说《天下安定》在子长融媒平台推出,创作编排陕北说书《说唱二十大》、秧歌舞《跑旱船》等文艺作品10余部,完成各类演出45场。

 

当前:B1版(2023年07月18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