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展览,学艺术
文化充电成暑假热门玩法

 

   编者按:

    近年来,随着一批批文化场馆升级开放,越来越多人走进文化馆、艺术馆、博物馆等,在文化场馆汲取精神滋养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这个暑假,大批未成年人选择走进各地文化场馆,体会历史万千气息,欣赏地方独特风采,参与艺术文化活动,沉浸式感受文化的无穷魅力。在文化充电中过暑假,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学习能力、写作能力、表达能力等综合素质,也能更好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文化馆、艺术馆、博物馆等真正成为公益教育、素质教育的课堂。

    湖南:160余场文化馆非遗活动添彩假期

    本报讯(胡邦建 张昕)暑假来临,面对炎热酷暑,如何度过一个充实且有意义的夏天?湖南省文化馆(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160余场活动已为孩子们准备就绪。

    为帮助孩子们度过一个快乐的暑假,让大家边玩边学、劳逸结合,今年暑假,湖南省文化馆(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精心策划了2023年小小“馆”理员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系列活动及益阳小郁竹艺专题展览,为市民、游客准备了一场既可纳凉休闲、又能寓教于乐的夏季盛宴。

    据了解,湖南省文化馆(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今年的暑假活动围绕非遗知识的学习体验,分“讲”“学”“道”“做”“寻”五大板块,将持续举办160余场活动,由非遗传承人和专业讲解员现场教学,带领孩子们领略湖湘非遗风采。

    在这里,孩子们可以“讲”非遗,走上工作岗位,成为小小“讲解员”,为湖南非遗代言。也可以在湖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厅里“学”非遗,从土家族舍巴日到苗族武术,从湘绣织品到铜官窑瓷器,开启一场传统非遗之旅。孩子们还可以在老师的带领下,一起“道”非遗,进行分享交流,讲述身边的非遗故事。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非遗体验自然少不了非遗传承人的现场授课。非遗传承人们精心准备了剪纸、扎染、面塑、竹编、核雕、油纸伞制作等内容丰富的课程,让孩子们近距离学习手工技艺,“做”非遗,争当传承人。此外,在展馆里还藏着不少“宝贝”,大家可化身寻宝者,在这里“寻”非遗,找到不一样的惊喜。

    值得一提的是,暑假期间,湖南省文化馆(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还联合益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心共同举办了益阳小郁竹艺专题展,集中展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高级工艺美术师危禄绵先生的作品60余件。从竹椅、竹床、竹筐等扎实耐用的家具,到团扇、灯架、微型建筑等美观悦目的饰品,这些作品不仅为市民、游客带来了大美无言的视觉盛宴,更展现了非遗传承人如竹一般“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

    陕西:多彩博物馆游成就文化自信之旅

    本报讯(赵茁轶)炎炎夏日,抵挡不住人们对文化大省的向往。7月4日,参加完今年高考的刘洋来到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文物陈列厅内,对馆内的“我是一个兵”展览赞叹不已:“这和我之前看到的展陈形式都不一样。它是通过小人物的视角去诠释文物和历史的,让人感到很有画面感。”

    “我是一个兵”展览是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于今年6月全新打造的展览。该展览以编号6155跪射俑为主人公,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讲述“我”的人物特点和人生经历,介绍“我的兄弟”编号2533立射俑,重点介绍跪立组合、武器、弓弩兵以及所在的二号坑弓弩兵方阵等内容,通过“战争”“牺牲”“意义”来探讨像“6155”这样小人物的历史价值。

    “设计展览时,我们从微观视角入手,用小人物介绍历史。该展览还设计有‘与6155比身高’‘跪射俑侧身照与陕西地图比较’等互动环节。我们希望给观众打造一个有趣的、环保的、有温度的兵马俑展。”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陈列展览部副研究员张宁介绍。

    这样充满“画面感”的展览在陕西并非个例。西安博物院原创展览“长安有故里——丝路少年大唐行”在西安博物院一层临展厅举行,吸引了大量游客。该展览将文物展品与半实景化场景相互交融,并使用国风手绘插画、复原舞蹈动态展示、互动体验、多媒体交互等多种方式,让观众感受一步一景的大唐风姿。

    此次策划的灵感来源于西安博物院明星文物——唐三彩腾空马。“丝路少年”以马背上的西域少年为原型,描绘出来自异域的蓝衣少年沿丝绸之路前往长安寻梦的画卷。展览通过蓝衣少年在大唐长安游历的所见、所闻、所感,围绕“长安市”“长安寺”“长安郊”“长安居”4个集中化的场景单元,以“大唐金市”“胡姬酒肆”“禅茶之风”“百戏杂技”“狩猎出游”“水边丽人”“宅居庭院”“陈设器用”8个小节,描绘出长安多姿多彩的生活面貌,展现作为丝绸之路起点的长安与世界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

    坚持从古典中寻找创新,从古代风物中追寻当代审美,找到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共通之处,正是陕西各个博物馆的策展创意来源,也是博物馆追求让文物活起来的秘方之一。

    7月9日晚,“乐游西安听我讲·最美课堂在碑林”小小讲解员系列研学实践活动在西安唐皇城墙含光门遗址博物馆举办。20位小志愿者身着汉服,为现场观众及嘉宾讲解博物馆内展示的多处隋唐城墙文化遗址。此次活动还特别设置中英双语讲解环节,小小讲解员们用双语向来自五湖四海的观众讲述了千年古都的故事,让童声为历史文物“代言”。

    西安城墙管委会副主任吴春表示,希望各位小小讲解员享受文化服务的乐趣,通过此次活动传递文化自信的薪火。

    据悉,本次活动是西安城墙管委会与西安碑林区联合开展的文化矩阵建设的部分内容,是西安唐皇城墙含光门遗址博物馆坚持“加强文物活化利用,让文物活起来”创新展示方式的一次有益尝试。

    暑假期间,前往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研学的学生亦是络绎不绝。7月4日,西北工业大学“感知中国”社会实践队来到了西安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众多留学生在此感受到丰富多样的关中地区的传统艺术和民俗文化。石雕、砖雕、木雕、民俗器物……同学们在参观及对博物馆藏品的欣赏过程中,逐渐了解到关中地区人们的衣食起居方式,感受到了中国传统艺术和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

    湖北:270项艺术普及活动惠及6万青少年

    本报讯( 王晶 吴毓璇 陈梦一)7月11日,湖北省群众艺术馆排练厅内,“五音少儿国乐队”正式开课。8名小乐手成为这支省群艺馆最新组建的少儿民乐队的首批成员,他们用二胡、笛子、古筝、扬琴等民族器乐演绎出自己对传统音乐的理解。

    与“五音少儿国乐队”同期开课的,还有湖北省群艺馆举办的小主持人班、少儿古诗词吟诵班、小提琴班等暑期艺术普及培训。湖北省内各地暑期青少年艺术普及活动也都开展起来,各县、市、区文化馆立足于场馆设施、人员队伍等条件,科学统筹安排暑期场馆阵地青少年艺术普及活动。

    据不完全统计,湖北省陆续开展青少年艺术普及活动约270项,其中音乐类74项、舞蹈类55项、美术类58项、书法类31项,其他包括戏剧、非遗、棋类等约50项。2023年湖北各级文化馆暑期艺术普及培训面向热爱艺术的青少年,坚持公益性原则,意在推动全民艺术普及,充分发挥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职能,提高少年儿童的综合素质,丰富未成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艺术普及活动惠及青少年超过6万人。

    湖北省群艺馆相关人士介绍,在持续多年艺术普及活动的基础上,今年新设立了“提升班”,“‘五音少儿国乐队’的小乐手都是有较好基础的小朋友,我们请来专业院团的老师指导他们,希望少儿国乐队能成为我们艺术普及的新品牌”。

    10岁的许欣然学笛子5年,他和双胞胎妹妹一起进入国乐队,“我们平时也参加学校的乐队排练,但次数不多,希望这个暑期能有新进步。”8岁的古筝小乐手邓苏旸告诉笔者,今天第一天上课,乐队合奏的曲子是《青城山下白素贞》,“平时我参加合奏不多,这支曲子也不熟练,回去要按老师的要求多练习,周五上课老师要检查的。”

    汪女士的女儿刘芷晴也是乐队的古筝乐手,汪女士说:“孩子5岁开始学古筝,我希望她通过民族乐器了解、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省群艺馆的暑期培训名声在外,我们慕名而来,和小伙伴们一起学习能取长补短,授课老师水平很高,教学过程严谨又活泼。这样的高水平公益培训让家长很放心。”

    笔者查阅湖北各地暑期青少年艺术普及活动发现,除了传统的音乐、舞蹈、戏剧、美术、书法门类外,各地还根据当地青少年的需求,开设了口才、陶艺、表演等特色课程,满足孩子们的多样化选择。湖北省群艺馆相关人士介绍:“各地文化馆结合当地的非遗文化、特色项目,开设了剪纸、竹编、围棋、戏曲、吟诵等课程,促进孩子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增强了文化归属感。”8月底,湖北省群艺馆将在线上展播全省暑期青少年艺术普及活动优秀成果。

 

当前:A4版(2023年07月20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