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经济发展与文明建设协调并进
——福建石狮市激发新时代文明实践内生动力
杨初 张夏煜

 

    近年来,福建省石狮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通过全域谋划、全域实践,创新延伸新时代文明实践触角,打通宣传教育和引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努力推动经济发展与文明建设协调并进,为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福建篇章汇聚奋进的石狮力量。

    抓组织领导 拓展工作格局

    坚持高站位谋划。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突出“书记抓、抓书记”,形成“市级实践中心统筹规划、镇级实践所组织实施、村级实践站承接落地”的工作体系。

    制定责任清单、定期研究部署、加强指导督促,形成“中心吹哨、部门动员、各方参与”的工作机制。

    坚持高标准保障。充实工作力量,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批设2个全额事业编制,为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配齐联络员210名。将“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投入专项经费750万元,实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全覆盖。

    坚持高效率整合。统筹全市党员干部、市民群众、社会组织力量,整合党群服务中心、综合文化中心、“咱厝边”家教阵地,激活集装箱、边角地、闲置厂房,延伸商区街区、园区景区、校区小区,打造“1+9+128+N”的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模式(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9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28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近百个群众身边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点),组建“1+8+N”的志愿力量服务体系(1支志愿服务总队,8支常备志愿服务队伍,10余支特色队伍),构建“15分钟文明实践圈”。

    抓协同联动  凝聚工作合力

    推动领导挂钩。推动四套班子19位市领导挂钩联系9个镇(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按照联系方案深入调查研究,协调解决基层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将新时代文明实践与乡村振兴、基层党建、社会治理、民生保障等重点任务一体推进。

    推动结对共建。推动市级优质资源向基层倾斜,引导63个市直单位与128个村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结对共建,指导党员、志愿者、网格员进村入户了解需求、解决难题,为做好“五在石狮”文章、创建文明城市凝聚全市力量。

    推动示范引领。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纳入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党的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等考核测评体系,每年至少分别开展一次专项检查以及所、站全覆盖测评。按照“功能明确、运作规范、特色鲜明”要求,打造鸿山镇、长福社区、厝仔村等一批示范所、站,在比学赶超中提升整体建设水平。同时,通过报纸、电视、微信公众号等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系列宣传报道,进一步发挥导向引领作用。

    抓守正创新 突出工作亮点

    建立品牌推广机制。按照“一平台一特色、一镇一品牌、一村一亮点”的工作思路,持续打响“声动狮城”“非遗文化进基层”“百灵鸟义警队”“海上枫桥”等新时代文明实践品牌,同时,对实践中产生的好经验好做法进行公开展示或全市推广,努力把“盆景”变“风景”。比如,在全省首创的宝盖镇“乡风文明”积分制,以二维码门牌为基础设立“家庭文明档案”,从善行公益、移风易俗等层面积累积分,可在超市、药店、理发店兑换实物和服务,极大激发了群众参与热情。

    建立数字赋能机制。运用“互联网+志愿服务”模式,搭建“石狮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云平台”小程序,设置实践地图、群众点单、服务清单等功能,形成“点单、派单、接单、评单”模式,实现供需精准对接。创设理论宣讲“云讲堂”,搭建中心主会场1个,所、站分会场137个,实现“中心上课、所站听讲”功能,助力全市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热潮。

    建立主题活动机制。将每月5日设为“文明实践集中活动日”,各镇(街道)实现“一月一主题”,让文明实践活动有规律有节奏,引导基层群众在活动中涵养文明素养、凝聚文明共识、促进文明行为习惯养成。

当前:B1版(2023年07月20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