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美丽城镇”“高原美丽乡村”“传统村落保护”等项目的实施,青海省海东市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文都乡实现了从“一穷二白”到“村强民富”的华丽转变。
每到春夏季风和日丽时,文都乡中库沟边的茶园就成了循化最热闹的打卡地,“刮碗子”可以说是一道“风景”,更是群众致富奔小康后如今生活的注脚。“当时所谓的茶园,搭建很简陋。用白布在树林中圈一块地方,摆上几条长椅和几张木桌。”牙训村党支部书记完么加道出村里发展遇到的瓶颈,产业太过“原始”,路肯定走不远,产业也长不了。
而今,文都乡推出集生态观光和文化休闲为一体的避暑胜地——民俗文化园和牙训村“嚓梧鹊”农业休闲观光点。两处观光点年接待游客6万多人,年收益达32万元,解决了附近近百户脱贫户的就业问题。
让乡村旅游出彩出圈,需要基层管理智慧,以及“关键少数”的为民尺度。文都乡依托地理优势和山水风光资源,以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藏戏”、特色农牧产品等产业为支撑,多元打造乡村民俗、乡村美食、乡村特产、农事体验、农家生活等旅游精品,供游客沉浸式体验少数民族风情,围绕“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党员聚在产业链上、农民富在产业链上”思路,依托党建引领,增加消费者在全域旅游中的“沉浸感、认同感、获得感”,满足乡村文旅中“求新、求奇、求知、求乐”愿景。
针对旅游人数增加而带来的产业发展与生态环保问题,文都乡党委副书记、乡长旦正才旦介绍:“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已成为思想与行动自觉,我们定期不定期对村域道路、河流沟渠、房前屋后进行垃圾清理,并且在村规民约中制定环境保护方案,和乡村振兴与全域旅游发展相契合。只有村子美了,日子才能更红火。”纸片不落地、主动捡垃圾、绿色低碳、生态环保等理念已印刻进文都乡乡亲们的脑海里,大家自愿组成志愿者队伍,成为维护一方生态环境的“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