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多年以前,老师问学生今后的理想是什么,很多学生会回答“当个科学家”。如今,虽然我们对于未来人生发展的目标追求更加多元,但是,“当个科学家”应该仍是部分学生的梦想。在实施“科学家(精神)进校园行动”过程中,学校要最大化呵护学生的科学梦想。
学校追求学生成绩与升学率的提升,无可厚非,但保护与增强学生科学探索的好奇心,与教育目标并不矛盾,教育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帮助人们获取知识,更在于推动科技进步,促进社会发展。因此,呵护孩子们的科学梦想,培养孩子们的科学精神,是学校的重要使命。
科学梦想就是科学的种子,在阳光的照耀下会越长越壮,开出希望之花。倘若达尔文年少时不天天观察昆虫,爱迪生年少时不天天琢磨各种不着边际的问题,那么,他们日后恐怕很难成为科学家。学校要避免灌输式教育,不能让孩子们的“天马行空”靠边站,也不能一切围着应试教育转,与考试无关的基本不教不学,而是要给孩子们打造足够的“逐梦空间”,让他们在这个空间里尽情进行科学探索。
实际上,学校作为教育阵地,培养、呵护学生的科学梦想,既是其职责所在,也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学校的演示实验与科学制作,是激发科学兴趣的直接手段,课堂是培养科学兴趣的最佳舞台,教师尤其是理科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一些生动有趣甚至让学生颇感意外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让他们产生科学探究欲望。近日,江西省景德镇市第十三中学的一位物理教师火出圈,这位老师身穿黑色披风,手持自己用废旧材料改造成的“雷电法杖”,指向教室里吊挂的灯管,口中念着“以雷霆击碎黑暗”,一条电弧便在“法杖”顶端出现,点亮了灯管。在学生的欢呼声中,他开始讲解“特斯拉线圈”这一知识点。这样生动有趣的课堂,不仅能培养学生喜欢科学的品质,更能呵护他们“想当科学家”的理想。
如今资源丰富,许多学校特别是城市学校,教学软硬件都很先进充足,完全可以打破限制和框框,为学生打造更多更好的“逐梦空间”,呵护学生的科学梦想,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在呵护孩子的科学梦想方面,家长的作用也很大。须知,热爱科学、长大要当科学家的理想,是从少年甚至幼儿时代开始的,家长要从小培养孩子爱观察、爱提问、爱思考、爱动手的习惯,随时引导孩子留意身边的科学,比如面包放几天会长出绿毛、腈纶衣服在晚上脱下时会发出响声、用塑料木梳在头上摩擦几下就吸起碎纸屑等等,都能激发孩子爱上科学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