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受台风影响,全国多地遭遇极端罕见强降雨,持续降雨引发洪涝等灾害。防汛形势牵动人心,多所高校发通知,给受灾学生发放临时困难补助。比如武汉大学根据学生及其家庭具体受灾情况核定,补助标准为一等3000元、二等2000元、三等1000元,补助对象为家庭受灾严重的全日制在读本科生(含2023级大一新生)。研究生可由本人或辅导员提交临时困难申请,经学院审核后,学校将依据学生家庭受灾和经济困难情况发放补助。
编辑点评:据报道,从南到北,从部属高校到地方高校,多所高校相继发声:受灾学生可向学校申请补助。有的高校不限于台风灾害,遇到各类紧急灾害、突发事件的学生,也可向学校提出紧急灾害专项救助申请。有的学校已启动受灾学生摸排工作,并开设“绿色通道”,争取以最快速度,做到“全力排查,发现一例,报送一例,资助一例”。这一行动热潮,是对“灾害无情人有情”的再次彰显,充分体现了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精神。
高校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不可或缺的社会责任。高校给受灾学生发补助,是在用实际行动为学生排忧解难,体现了一种人文关怀。对于受助者来说,尽管学校的补助资金有限,但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受灾学生的学习生活需求,帮助受灾学生家庭缓解了一定的经济压力。从学校的角度来说,给受灾学生发补助,虽然额外支出了一笔经费,但能让学生感受到学校的关爱,也能在学生心中形成一种美好的集体记忆。高校与学生“风雨同舟”,也是一次鲜活的道德教育。爱心从学校传递给受灾学生,其他学生同样能感受到学校的爱心,学生日后也可能将爱心传递给更多的人。这样的爱心传递,也体现出道德教育的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