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琢工巧匠心 托举乡村振兴
——各地发力乡村工匠培训管理为乡村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编者按

    乡村要发展,关键在产业,重点在人才。

    8月7日,农业农村部、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联合发布《乡村工匠“双百双千”培育工程实施方案》,力争自2023年起,启动实施乡村工匠“双百双千”培育工程,力争到2025年底在全国认定百名乡村工匠大师、设立百个大师传习所,认定千名乡村工匠名师、设立千个名师工作室。

    此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关于加强乡村建设工匠培训和管理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要求建立和完善工匠培训和管理工作机制,提高工匠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培育扎根乡村、服务农民的工匠队伍,为提高农房质量安全水平、全面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与此相对应,近年来,各地对乡村工匠个体培训和乡村工匠队伍培育越来越重视,出台多项政策、举办多项活动,为乡村工匠成长创造良好条件,多举措支持乡村工匠发挥作用。众多乡村工匠也在乡村建设中施展才华、大显身手,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创造了更多价值。

    重庆:已培训农村建筑工匠1.3万名

    ◎ 邓俐

    近年来,重庆市住建部门加大农村建筑工匠和巴渝传统建筑工匠的培育力度,目前,全市已培训农村建筑工匠1.3万名和巴渝传统建筑工匠500余名。

    2018年至2020年,重庆在全市开展农村建筑工匠培训,落实专项资金。2021年至2022年,重庆市在9个区县开展巴渝传统建筑工匠培训工作,共有665人参加理论培训,参加实操考核合格527人,评定巴渝传统建筑工匠传承人44人,颁发相应工种高级工证书。此外,重庆市还开展了乡村建设人才培训,培训合格218名乡村建设工匠,86名乡村建设指导员。重庆市还在传统村落资源调查、规划设计、传统建筑保护修缮等方面,充分发挥能工巧匠的作用。对从事传统建筑保护修缮工作达10年以上、技艺娴熟、积极传承技艺的建筑工匠,直接颁发住房城乡建设行业技能人员职业培训高级合格证书,列入市级巴渝传统建筑工匠名录,认定为传统建筑建造修缮技艺传承人,并优先承接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等项目。

    据了解,重庆现有164个村落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75个村落列入重庆市传统村落名录加以保护,建成50个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市级示范点。重庆传统村落保护、修复工匠人才需求量持续增加。

   天津:挖掘一批手工艺项目,培育一批行家里手

    ◎ 孙树莉 林单丹

    日前,首届天津·宝坻人才发展大会暨人才助推“十项工程”论坛开幕。会上发布“宝坻区新时代人才奠基计划”,聚焦科创人才引育项目、职业技能(工匠)锻造项目、乡村振兴“头雁”项目等9个人才项目,统筹推进全区战略性骨干人才队伍建设。

    近年来,天津市组织开展一系列天津乡村手工艺展评推介活动,挖掘一批乡村手工艺项目,培育一批乡土人才。天津农业农村各领域涌现出了一大批行家里手和创业带头人,他们全力投身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践,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为天津增彩。在7月3日-4日,由农业农村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女联合会共同主办的第一届全国农民技能大赛总决赛中,天津市参赛者丰爱东、王广艳分别荣获农民画赛项一等奖和泥塑赛项三等奖。而在2022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大国农匠”全国农民技能大赛中,天津市宝坻区八门城镇杨岗庄村邱金来获得水产养殖类种养能手二等奖;津南区八里台镇巨葛庄村李树增获得作物种植类种养能手三等奖;静海区唐官屯镇孙坝口村刘朝阳获得畜牧养殖类种养能手三等奖;西青区新技术产业区海泰大道的高上获得创业创新类三等奖。

    据介绍,下一步,天津市农村中心将进一步深度挖掘天津在乡村手工艺产业、乡村特色美食等方面的特色手工艺项目,培植、挖掘乡村手工艺技艺、乡村美食制作方面的能工巧匠和农村创业创新带头人,大力宣传推介优秀能工巧匠创业典型案例,使其成为带动技艺传承、带强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致富的乡村“领头雁”,激发天津乡村二、三产业创新创业新动能,推动一批批乡村能工巧匠接续奋斗,传承传统手艺,繁荣乡村手工艺产业。

    四川:乡村工匠培育有规划有活动

    ◎ 叶燕 闫晓峰 燕巧

    7月16日,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在四川省第七届农村手工艺大师评选活动新闻通气会上发布,今年计划评选50名农村手工艺者授予“四川省农村手工艺大师”称号。

    据了解,第七届农村手工艺大师评选工作重点是在前六届评选活动的基础上,继续挖掘传统手工艺、乡村美食等农村生产生活遗产优秀传承人。本次评选的主要类别包括传统美食类、茶艺类、刺绣染织类、编织类、手工画类、雕塑类、陶艺类、金属工艺类等。

    而此次农村手工艺大师的参评对象为全省从事农村生产生活遗产传承的手工艺从业人员,计划评选出50名由四川省乡村旅游协会授予“四川省农村手工艺大师”称号。手工艺大师的代表性技艺优先进入《四川省农村生活生产遗产名录》,其本人和一到两名直接传承人优先进入《四川省农村生产生活遗产名录》传承人名单,农村生产生活遗产项目资金优先支持符合条件的农村手工艺大师。

    此外,符合条件的农村手工艺大师可分批推荐为省级乡村工匠名师、优先推荐农村手工艺大师参与国家级、省级非遗传承人、乡村工匠大师等评选活动。

    此前,四川省乡村振兴局、教育厅、经济和信息化厅等八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进乡村工匠培育工作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加快推进全省乡村工匠培育工作,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重要人才支撑。

    《意见》提出,“十四五”期间,四川将基本形成乡村工匠培育、支持、评价、管理体系,构建运行乡村振兴部门统筹、多部门协同推进的乡村工匠培育工作机制。挖掘一批传统工艺和乡村手工业者,认定10000名左右的技艺精湛的乡村工匠,设立1000个左右的乡村工匠工作站,遴选1000名左右的省级乡村工匠名师,设立100个左右的名师工作室,培育一支服务乡村振兴的乡村工匠队伍,建立四川省乡村工匠名录库。

    《意见》明确了挖掘乡村工匠资源、构建乡村工匠培育机制、实施乡村工匠“百千万”培育工程、支持乡村工匠创办特色企业、打造乡村工匠品牌、建立乡村工匠评价体系等6项重点工作。包括建立省市县乡村工匠名录库,鼓励各地成立乡村工匠产业孵化基地,打造一批“工匠园区”。扶持一批基础条件好、有一定经营规模的就业帮扶车间、非遗工坊、妇女居家灵活就业基地等转型升级、发展壮大。

    《意见》还提出了支持乡村工匠培育、扶持发展特色产业、加大人才支持力度三项激励措施。对参加教育培训的脱贫人口、监测对象和高校毕业生等,符合条件的按规定给予培训补贴等支持;乡村工匠和乡村工匠名师、大师领办创办的传统工艺特色产业发展项目可纳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项目库;鼓励符合条件的乡村工匠参加职称评审。

    (综合农业农村部官网、《农民日报》 、红星新闻等)

    让乡村工匠成长为乡村振兴的新农人

    ◎ 李年兵

    如何让乡村工匠的传统技艺在新时代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更好带动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必须精准滴灌,让乡土人才“破土而出”“向阳而生”,真正成为有效助力乡村振兴的新农人。

    要精准挖掘,让乡村工匠“破土而出”。传统匠人多生活在农村,由于工作、生活和社交圈较为狭窄,常因缺乏技艺展示和自我推介的平台,最终埋没于人群。要“捡回蒙尘的珍珠”,就必须转变观念、主动介入,打好摸底调研、村镇举荐、技术技能大赛等层层挖掘“组合拳”,让“土专家”“田秀才”不再“隐形”,让更多的乡村工匠崭露头角。同时,要建立全面、系统的乡土人才数据库,实行分级分类管理,使乡村工匠从“放任散养”走向“精心培养”。

    要强化培育,让乡村工匠“育苗成树”。要让乡村工匠从乡村建设的“生力军”转变为“主力军”,离不开全方位的培育体系。要加快让队伍壮起来,围绕乡村产业兴旺制定培育计划,鼓励和支持建立乡村工匠学校、大师传习所,让农村迅速涌现出一大批乡村工匠、致富能手和产业带头人。要扎实让文化兴起来,在各类学校开设相关课程,引导孩子们对传统技艺产生兴趣,为他们提供技能培训和实践机会,使乡村工匠技艺传承薪火相传。

    要加大激励,让乡村工匠“香誉四方”。要真正推动乡村人才从大有可为走向大有作为,就必须切实改变他们的生存土壤。要加大对乡村工匠等乡土人才的宣传力度,积极选树、表彰、推广先进典型,营造良好的舆论导向和社会氛围,不断提高乡村工匠的职业认可度和社会影响力。同时,要建立完善保障激励机制,破除唯学历、唯职称的思维定势,以能力论英雄、以贡献评高下,为有志于农村发展的工匠能人搭建施展才干、功成名就的大舞台,使乡村工匠向有为更有位奔赴。

当前:A3版(2023年08月10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