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添筷”人生
卢世凤

    在我的人生中,父亲的一言一行影响着我,尤其是他“不过添一双筷子罢”的口头禅,更是成了我们的家风文化。

    父亲没读过什么书,没什么文化,但他性格豪爽,为人厚道,不计较。凡遇事时,他总会淡然一笑:“不过添一双筷子罢。”

    “不过添一双筷子罢”,轻描淡写的口头禅,却彰显着父亲的担当。

    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养儿育女成了家庭的沉重负担,尤其我们家,儿女多,生活拮据,家庭的负担很重,可父亲却异常乐观:“没事,多子多福,就当是添一双筷子罢。”其实,大家心里都明白,多一个人就多一笔开支,多一笔开支就得多承受一份辛苦。然而,父亲却毫无怨言地挑起了重担:白天牵着耕牛帮别人犁田耙地,晚上还加班加点帮别人编织斗笠、箩筐等,以赚取辛苦费……因为睡眠不足,有好几次在夜晚编织斗笠、箩筐的时候,父亲不小心被刀割到了手,鲜血直流,可他没喊一声疼。母亲见状,劝他说:“太辛苦咱就别做那么多……”话还没说完,父亲却说道:“我累点没关系,关键是娃们不能饿,不能缺营养啊!”听父亲如此说,母亲也只好默默支持。就这样,在父亲的努力下,我们家虽不算富裕,却也不缺衣少食,偶尔还能吃上一顿肉。

    “不过添一双筷子罢”,轻描淡写的口头禅,却彰显着父亲的善良。

    面对上门乞讨的人,许多人家唯恐避之不及。可我的父亲却不一样,他常叮嘱我们:“如果有人上门乞讨,一定不能将他们拒之门外,毕竟他们是迫不得已才落到这个地步,所以,我们能帮就帮,哪怕给他一碗粥,或抓把米、豆、花生……也足以温暖他人,俗话说得好啊,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有天傍晚时分,村上炊烟袅袅,门外来了一个驼背老者,只见他头发蓬乱,左手拄着一根粗糙的木杈制作而成的拐杖,右手拿着一个碗,衣衫褴褛,哆哆嗦嗦。他一边向我们走来一边嘴里不停地说道:“各位好心的,能不能施舍点……”话还没说完,父亲已经备好了一个碗并招呼老者:“来,坐下来咱一起吃。”老者愣住了,他一个劲地道谢:“谢谢,真的谢谢,你只要给我……”父亲早已会意老者会拒绝入座,于是走上前拉着老者过来一起就餐。

    饭后,父亲还要留宿老者,但老者在千恩万谢后,还是谢绝了父亲的好意。看着消失在夜色中的老者,我问父亲:“爸爸,我们的日子并不好过,您为什么还想让他留宿呢?万一他真的留下了,那他睡哪儿呢?”说完,我看了看里屋。父亲摸了摸我的头,语重心长地说:“要不是因为饥荒贫寒,天灾人祸,谁会愿意背井离乡,无所定居……小凤儿啊,我们做人要有一颗善心,能帮就帮。你看,今晚不过添一双筷子罢,就能解人燃眉之急!所以,今后我们无论处在怎样的境遇里,都应该要有一颗善良的心啊!”听了父亲的话,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不过添一双筷子罢”,轻描淡写的口头禅,却彰显着父亲的知恩图报的品质。

    我们村的六叔是个单干户,却曾是父亲的救命恩人。听父亲说年轻时去兴修水利,不幸发生河堤坍塌,父亲被埋在了土里,是六叔及时把父亲从泥土中救出来的。所以闲暇之时或逢年过节,父亲都会亲自请六叔来我们家吃饭。我们家的餐桌上总会添一双属于六叔的筷子,大家围坐一桌,吃菜喝酒,唠唠家常,谈谈过往,其乐融融。父亲对六叔的感谢之情亦不言于表,全在这一桌丰盛的饭菜上!

    光阴如织,转眼之间已过去了十几年。如今,父亲已辞世三年,我也已过不惑之年,生活中,每当我遇到困难时,我都会咬咬牙坚持下去;每当遇到别人有困难时,我也都会伸出援助之手。因为,我时刻记着父亲的添筷家训,正是父亲的添筷家训,让我学会了如何做人。

当前:B3版(2023年08月15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