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 这里风景正好
——各地持续开展环境整治推进乡村建设

 

   编者按>>>>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古诗里的乡村是淳朴美丽的,而如今的中国乡村更是有了时代之美。白墙、黛瓦、篱笆倒映在池塘,青山、古树、小径吸引着游客……

    为了更宜居宜业,对于乡村环境的重视和治理一直在进行着,使乡村成为城乡居民生活居住、休闲度假、健康养生和留住乡村记忆的好去处——

    青海湟源县下脖项村: 村规民约让乡村建设有面子又有里子

    ◎ 张晓洁

    庭院整洁美丽,村道干净平坦,村风和谐文明……近日,走进青海省西宁市湟源县东峡乡下脖项村,喜人景象让人神清气爽。好的村规民约发挥作用成为这里推动乡村善治的重要法宝,不仅“约”出了乡村文明新气象,也“约”出了村民的幸福新生活。

    东峡乡下脖项村在村规民约制定中让群众唱主角,广泛听取意见,凝聚智慧,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引,融合优良家风家训、移风易俗规定、乡村振兴战略等,兼顾可行性,最终形成朗朗上口的“村规民约三字诀”,为村民加强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约束提供了重要依据,引导村民从乡村治理的旁观者变为当事人,推动着乡村建设既有面子又有里子,既有颜值又有气质。

    村里将村规民约印在红灯笼上悬挂在村道边,引导村民群众记于心、化于行。“有了村规民约,我们村不仅环境变美了,邻里更和谐了,铺张浪费的现象也少了。”村民杨延福称赞道。

    话音未落,另一位村民接过话题,她笑着说起了自己的故事:“自从我们村新的村规民约公布实施后,村里发生的变化看得到。如今村里基础设施完善,交通便利,环境变美了,大家不仅住得舒服,还把这些美景利用起来发展乡村旅游。我也积极响应村里发展乡村旅游的号召,翻新了房屋,做起了农家乐生意,每到周末、节假日,从城里来的游客络绎不绝,在家门口就吃上了旅游饭,我们家的生活过得越来越幸福了。”

    驻村第一书记李桂娟说:“下脖项村发展农家乐产业,在制定村规民约时,除了关于村容村貌、邻里关系、移风易俗等内容外,还结合产业发展做了相关规定,以推动农家乐产业更好发展,使群众真正受益,达到了淳民风、正乡风、树新风的效果。”

   江苏泰州市溱潼镇:绘就水美乡村新画卷

    ◎ 徐纪元 许靖宁 燕山兵

    整洁干净的河道岸线,清澈的湖水缓缓流淌,两岸绿草沿坡地四处蔓延……8月14日清晨,在江苏泰州市泰东河南侧的溱潼河长制主题公园沿线,前来游玩的外地游客和当地居民络绎不绝,构成了一幅水美乡村风情画。

    近年来,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溱潼镇以“水利+产业”推动乡村振兴,将全镇28个村(居)分为特色型、传统型、提升型三大类别,高标准、高品质分类分级打造名镇嘉园河、夹河等14条河道,共享生态红利。同时依托得天独厚的水资源优势,强化生态养殖特色,溱湖簖蟹、小龙虾等水产品养殖成为推动富民强村的支柱产业。水利基础设施不断提升完善,在为特色养殖业赋能的同时又为溱湖旅游发展提供了支撑。

    溱潼镇以“水利+生态”促进人水和谐,在“让水留下来、活起来、净起来、美起来”上不断发力,打通管水治水神经末梢。因河施策,建立渔民河长、企业河长、镇村河长队伍,以“河长制+”等特色工作体系,为“河安湖晏、水清岸绿、鱼翔浅底、文昌人和”提供坚强保证。

    溱潼镇以“水利+文旅”助力水美乡村建设,挖掘文旅资源,打造溱湖国家湿地公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溱潼会船节等特色品牌旅游项目,吸引数十万游客。以生态、幸福河湖打造为契机,对各村水生态旅游文化基础设施全面提档升级,通过清淤疏浚、岸坡整治、绿化造林、景观人文小品打造等一系列措施扮靓水美乡村。

    浙江杭州市新湾街道:以微改造促进乡村风貌精提升

    本报讯(方淼淼)近段时间以来,在“美丽杭州”创建暨“‘迎亚运’城市环境大整治、城市面貌大提升”专项行动中,浙江省杭州市钱塘区新湾街道各村社围绕人本化、生态化理念,以精雕细琢的微改造促进乡村风貌精提升。

    建华村休闲广场原本是一处废弃夹缝地,有遗留的木材加工棚、各类建筑废料堆放场和三栋旧房,不仅环境差而且影响周边村民的生活。在街道的支持下,建华村对这一地块进行了微改造——将三栋旧房翻新成一幢建筑面积达1040平方米的三层经营性用房,助力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将拆旧后的空地改造成一个标准化篮球场和一个可容纳35辆车的停车场,并在主要出入口修建了口袋公园。

    紫瑞华庭北区是宏新村安置小区,因临近地铁口,居住率高,小区车位严重不足。宏新村党总支通过网格议事听取各方意见后,对外围道路实施车位改造。目前,小区南外围道路车位改造工程已经完成绿化带平整和停车区域地面改造作业,方案进度公示和施工过程由小区党员、群众代表全程监督。工程完成后,小区南外围道路停车位将从2个增加到18个,缓解居民停车难问题。

    安徽桐城市黄铺村:环境整治提升村容

    本报讯(汤超)近日,笔者来到安徽省桐城市黄甲镇黄铺村金湾组,只见村居干净整洁,道路两侧树木郁郁葱葱,蓝天白云下,远处山峦更显得青翠。

    “大家的环境保护意识提高了,主动做好门前‘三包’,不随意乱扔垃圾,村里的环境变好了,咱们居住得更舒心。”村民陈佰友高兴地说。

    据介绍,该村充分发挥村“两委”、村民小组长和村民代表的作用,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来。同时,将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纳入村规民约,通过开展宣传,让村民了解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为激发村民的内生动力,实现从“要我干净”到“我要干净”的转变,黄甲镇建立“信用积分”体系,鼓励村民参加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等活动获得积分,凭积分在“信用积分”超市兑换生活物品。同时,以开展“美丽庭院”“十星级文明户”等评选活动为契机,号召村民主动清理自家房前屋后环境卫生,保持干净整洁,自觉当好保洁员、管理员。

    为了提升整治效果,黄甲镇成立督查组,定期对各村环境卫生整治情况进行督查,对发现的问题和不足及时组织整改,确保整治工作不留死角。

    据介绍,今年以来,黄甲镇动员群众参与环境治理586人次,清理农村生活垃圾476吨,拆除乱搭乱建38处、废旧广告牌24个,完成改厕50户。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需要久久为功、持续发力,加强管护力度,形成长效机制。”黄甲镇镇长王琴介绍说,黄甲镇把人居环境整治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通过党员示范,群众参与,将人居环境整治与产业发展、生态保护等相结合,不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面貌。

   陕西凤县红花铺村:旧砖木,新村容

    本报讯(焦海君)8月10日,在陕西省宝鸡市凤县红花铺村,一幅幅木片拼成的大象、恐龙、蝴蝶墙面画引得大家纷纷驻足观看。

    “过去巷子里乱堆乱放,路面不平,一到雨天就积水难走,生活和出行都很不方便。”村民开心地说,“现在路面也硬化了,大家用废旧砖瓦修建了挡墙,把院子也铺了。还种了花,画了画,巷道变漂亮了。”在红花铺村车站巷,路两旁摆放着的用木头做成的猪、羊、蝴蝶、兔子和用废旧油桶做成的“幸福号”小火车。

    今年以来,红花铺村以“整村环境干净起来、背街小巷成景观、农户门前有亮点”为目标,整合资源、项目、资金,取经借智聚合力,示范打造破难题,长效推进和美家园建设。

    面对基础薄弱等难点和堵点,红花铺村积极筹措资金,硬化了道路,栽植了花卉,发动镇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员和村上的能工巧匠,利用废旧砖瓦和木头,修建了景观挡墙,制作了墙面木片动物造型,绘制了墙画。

    同时,红花铺村还实行积分制管理,建立人居环境整治红黑榜奖惩制度,定期开展观摩评比,评选“最美庭院”等,教育村民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推动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常态化、制度化。

 

当前:A4版(2023年08月17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