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服务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走进四川成都市金堂县五凤镇小凤社区
◎ 本报记者 漆世平  实习生 陈朝阳

 

居民参观小凤社区“三风馆”

 

    “子孝父严,母慈媳敬,兄友弟尊,妇温父爱,睦邻亲友,家道兴始”“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知史爱家,知史爱民”……走进四川省成都市金堂县五凤镇小凤社区,一块块接地气、有内涵的家规家训牌悬挂在居民家门前,讲述着社区里悠远深厚的家风文化底蕴。

    近年来,小凤社区深挖本土家风文化资源,以“传承家风、培育村风、弘扬乡风”为抓手,把志愿服务与本土文化、社区治理、文明实践等相结合,不断塑造家风品牌,拓展志愿服务内容,完善志愿服务机制,社区居民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积极性不断提高,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今年7月,2022年度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名单公布,小凤社区获评“最佳志愿服务社区”。近日,记者走进小凤社区,听大家讲述社区里的志愿服务故事。

    培育队伍

    打造家风特色品牌

    “7月底,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视察时强调,四川是长江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地、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补给区,也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地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这篇大文章做好。那么,地处沱江之畔的小凤社区该如何守护好这一江清水呢?”8月13日,一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活动在小凤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内举行,小凤社区党总支书记、家风宣传志愿服务队队员郭贞明身穿红马甲,结合小凤社区实际向在场的居民宣讲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

    据小凤社区党总支委员、居委会副主任卢书霞介绍,家风宣传志愿服务队是小凤社区为培塑家风品牌组建的6支特色家风志愿服务队伍之一。队伍依托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三风馆”及鸣阳小区“家风院落”等文明实践阵地,组织理论宣讲志愿者聚焦群众需求、紧跟时代热点,把党的创新理论讲给居民听,推动党的声音在基层落地生根。

    “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志愿红’。”卢书霞介绍,除家风宣传志愿服务队外,小凤社区还建有家园美化、家人互助、家事调解、家庭文娱、家门安保5支家风志愿服务队伍,500余名志愿者常态化开展理论宣讲、文化文艺、生态环保、生活服务等志愿服务活动。

    家庭文娱志愿服务队队长蒋萍是社区里的一名热心人,擅长化妆、跳舞的她常常参与社区组织的各类文化文艺活动,义务为居民演员化妆、参与节目排练指导等。就在前不久,蒋萍还与其他志愿者一道连续一个月每天早晚两次,上门为患有慢性疾病的社区留守老人测量血糖、血压。“在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过程中,我的生活也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蒋萍说。

    值得一提的是,小凤社区还积极组织开展道德讲堂、家风学堂、家风讲坛、家风故事会等特色家风志愿服务活动,培育家风特色志愿文化,在润物无声中用好家风涵育文明乡风。

    拓展服务

    激发群众参与活力

    辣椒、生姜长势喜人,玫瑰枝、枇杷树郁郁葱葱……当记者沿着社区小道走到小凤社区鸣阳小区居民叶志明家后面时,这块近20平方米的绿地在夏日带给人丝丝清凉。绿地内,一块写有“绿地认领”的指示牌立在竹编篱笆旁,告知路人这块地已经“有主”了。

    据卢书霞介绍,4年前,这块绿地曾因长期无人打理而长满了杂草,附近的居民常常把生活垃圾堆放在这里,给叶志明一家的生活带来极大的困扰。2019年,小凤社区结合鸣阳小区绿化多但缺乏管理的现状,组织开展“绿地认领”志愿服务项目。“我们挨家挨户走访小区居民,鼓励小区志愿者和居民根据意愿认领家门口的绿地,种上鲜花、果树和蔬菜,还免费为居民发放了不少绿植。”卢书霞笑着说,通过“绿地认领”志愿服务项目,原来杂草丛生的绿地变成了居民丰收的菜地和美丽温馨的花园,不仅增加了社区的绿化面积,为居民营造了优美的生活环境,还大大提高了居民保护环境的意识。

    沿着社区小道往前走,一栋古色古香的建筑吸引了记者的注意力,这里便是小凤社区党风、村风、家风“三风馆”。在“三风馆”内,20余张“党员先锋服务队联系卡”和“群众工作志愿者服务联系卡”摆放在显眼位置,联系卡里有为居民提供法律咨询、援助服务的卢德平等党员志愿者,也有为居民提供义诊服务的刘向阳等群众志愿者的联系方式。“为突出精准服务,我们制作了3000余张‘党员先锋服务队联系卡’和‘群众工作志愿者服务联系卡’发放到居民手中。”卢书霞介绍说,居民有需要,只需一个电话便能获得家电维修、法律援助、政策解读、健康体检等专业服务。

    “绿地认领”志愿服务项目和“党员先锋服务队联系卡”“群众工作志愿者服务联系卡”均是小凤社区立足社区治理,不断拓展志愿服务内容的生动实践。近年来,为激发居民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小凤社区把志愿服务纳入村规民约,与群众生产生活、交流交往紧密结合,让志愿服务逐渐成为人们的生活方式。通过打造“绿地认领”“说事评理”“违建整治”等志愿服务项目,小凤社区基层治理更和谐;通过发放“党员先锋服务队联系卡”“群众工作志愿者服务联系卡”,群众“按需点单”,志愿服务实现“供需”精准匹配;通过成立科技科普志愿服务队,组织科技科普志愿者每月为社区10余家采摘园、养殖场及居民提供种养技术服务,居民幸福感更高;通过开设剪纸、书法等手工培训课堂,开展挂灯笼、贴窗花、游园会等民俗活动,传承民间技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居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

    完善机制

    让志愿服务可持续

    走进小凤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左侧的一排木架上整齐地摆放着洗衣液、乒乓球拍、中性笔等生活、体育和学习用品,木架上方“凤心银行”四个大字格外显眼。社区里8岁的小志愿者六六正牵着妈妈叶晓红的手,等待着用积分兑换物品。“我经常带着六六参与社区里的志愿服务活动,让孩子在志愿服务活动中收获快乐与成长。”叶晓红对记者说,目前她们已经用积分兑换了中性笔、洗洁精、洗衣液等物品。

    据卢书霞介绍,2019年,小凤社区在建立志愿服务激励回馈机制的过程中,搭建了“凤心银行”平台,并给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的居民和志愿者发放了“凤心银行存折”,参与社区活动便可累积志愿服务积分,用积分可以到“凤心银行”兑换生活、体育和学习用品,也可兑换洗一次衣服、志愿者代购上门、学习辅导课时等服务。“1支中性笔需要20个积分,一小瓶洗洁精需要30个积分……”卢书霞表示,“小积分”释放“大能量”,通过志愿服务积分兑换机制,居民参与社区活动的积极性更高了。

    除了建立激励回馈机制,小凤社区还制定志愿者招募注册、管理培训、服务记录、激励表扬等管理制度,持续提升志愿服务层次和质效;建立引导动员机制,每季度开展“最美志愿者”评选,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家人、身边人加入志愿服务行列;建立长效保障机制,发动30余家企业、商家成立“爱心志愿者联盟”,开展“爱心义卖”“慈善超市”等公益活动筹集善款,设立社区“微基金”,让志愿服务有保障、可持续。

    如今,在小凤社区,“有时间做志愿者,有困难找志愿者”的理念已在居民心中深深扎根,细致入微的志愿服务不断提升社区居民的幸福指数。“我们将持续培育社区特有的家风志愿服务文化,持续完善志愿服务机制,吸引更多居民参与到志愿服务活动中来,让‘居民既是服务对象,也是志愿服务参与者’成为现实,让社区志愿服务更具活力,让志愿精神在社区里传承。”卢书霞表示。

 

当前:A1版(2023年08月31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