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年将建成400个
四川绵阳市打造户外劳动者“温馨港湾”
◎ 郭若雪 曾晨

 

    “劳动者港湾”“货车司机之家”“网约车司机之家”……无论哪种叫法,它们都有个共同的名字——工会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

    今年,四川省绵阳市聚焦解决户外劳动者饮水难、吃饭难、休息难、如厕难等现实问题,探索“联建共运”建设运营服务模式,加强协调联动,创新工作形式,因地制宜推进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建设。

    目前,绵阳市建成“劳动者港湾”“货车司机之家”“网约车司机之家”等多形式工会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376个,力争全年建成400个站点。

    为何要建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它能提供哪些服务?如何运转?如何发展?

    做好“+”服务

    让小阵地发挥大作用

    8月28日上午11时许,在位于游仙区滨江东路南段的游仙区“网约车司机之家”内,不少司机正拎着饭盒、水杯陆陆续续走进站点。

    “以前中午吃饭只能在车里坐着,现在可以到服务站吃,不想带饭的还可以吃食堂,休息的时候在这里歇歇脚、充充电。”司机王师傅说。

    笔者看到,司机之家内设有职工食堂、职工活动室、理疗室、心理健康咨询室等,还配备了1名专职社会化工会工作者和3名工会志愿者,专门协调交通、人社等职能部门资源,为网约车司机提供审车办证、纠纷调解、法律援助、健康问诊等服务。

    游仙区总工会相关负责人介绍,站点虽小,却离网约车司机最近,区总工会创新“工会+N”的工作模式,从建会入会、维权保障、生活服务等方面着手,全方位服务网约车驾驶员群体。目前,司机之家被评为“四川省两新组织党建带群建创新案例”。

    走访中,笔者发现,“不唱独角戏”是服务站点建设的特点之一。涪城区总工会依托银行、社区、商圈等建设站点56个,以“人群最集中、站点最靠近、服务最便利”为出发点,有效构筑起城区“15分钟服务圈”,初步实现户外站点区域全覆盖。户外劳动者可以根据实际工作需求,选择就近站点休息。

    聚焦小切口

    做出服务职工的大天地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物流快递、外卖送餐、网约车等新兴行业崛起,户外劳动者群体的类型和数量都急剧增加。”市总工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前,包括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在内的广大户外劳动者群体数量众多、分布广泛,绵阳仅入会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就达到8.7万人。

    户外劳动者站点是深化工会改革和建设的一个小切口。笔者从全市工会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建设工作推进会上了解到,市总工会制定下发了《深入开展“夯基础拓功能强服务暖人心”工会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建设工作方案》,通过依托工会阵地自建,联系金融机构、爱心企业、街道社区共建等形式,在户外劳动者较为集中区域,打造工会“15分钟服务圈”,构建全市服务网络体系。

    平武县总工会按“户外站点+旅游+统战+乡村振兴”模式,有针对性拓展站点服务功能;北川羌族自治县总工会通过与住建、金融机构等共建共管,在站点建设中融入羌族元素,打造特色品牌;能够为劳动者提供法律知识培训、开展一系列主题活动的涪城区长虹新天地“来吧”服务站点;彰显金融服务温度的绵阳商业银行1958网点“贴心服务站”……

    在绵阳街头,一个个配置齐全、干净整洁的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成为城市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送外卖已有5年多时间的小哥冯仕海,送完早高峰,就会来到位于涪城区临园路西段社区的“37℃暖心驿站”歇歇脚。“中午送完有短暂空当,我就来驿站休息。”冯仕海说,这里可以手机充电,也能接水、热饭,防暑降温药品也配备齐全。

    如何更好地让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建起来”“用起来”“活起来”?绵阳市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还将在站点常态服务、服务范围拓展上下功夫,围绕户外劳动者的差异化需求,运用社会化、市场化方式,协调社会多方力量提升服务的针对性、实效性,因地制宜地探索开展就业服务、健康体检、心理咨询、法律援助、托儿辅导等服务项目。

 

当前:B1版(2023年09月06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