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无”到“五有” 小区蝶变幸福家园
——陕西武功县推进老旧小区治理纪实
◎ 武功文

 

    “三无”小区一直是城市治理的堵点,也是文明城市创建的难点。近年来,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委、县政府坚持“党建+治理”的模式,着眼群众需求,着力解决无主管单位、无物业管理、无人防物防的“三无”小区基础设施破旧老化、小区管理难等问题,对一栋栋老楼进行微改造、微治理,聚焦居民身边的小事、琐碎事,实现“三无”小区从“三不管”到“全面管”的华丽转变。

    以“心”焕“新”

    老旧小区既有“面子”又有“里子”

    “这些小花园、小步道、小驿站、小设施,方便了我们的生活,住在这里既舒适又安逸!”家在武功县田桂小区的王女士感慨地说。通过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小区环境面貌焕然一新,广大居民拥有了满满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武功县在文明城市创建中,立足群众所需所盼,对59个“三无”小区、老旧小区进行改造升级,既注重“面子”,又做实“里子”,以“心”焕“新”,让老旧小区实现“逆生长”,蜕变成了居民的幸福家园。

    建于20世纪90年代的田桂小区,因年代久远、缺少物业管理,成为“三无”小区。基础配套设施老化、强弱电线网混乱、公共服务缺失……脏乱差的生活环境,让居住这里的居民苦不堪言、有诸多抱怨。

    “以前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垃圾长时间堆放,污水横流、蚊蝇满天,还经常断水断电,生活受到严重影响。”82岁的李大爷回忆起以前的生活环境,内心充满了诸多无奈和渴望。

    在日常工作中,武功县委、县政府坚持以居民群众需求为导向,切实提升服务能力,妥善解决痛点堵点等问题,武功县整合住建局、社区、物业公司等多个有关部门结成帮扶对子,指导老旧小区成立了业委会,解决了“无人管”的问题,让小区居民有了“当家人”。业委会坚持问需于民,通过问卷调查、座谈研讨等多种形式广泛征求群众意见,让居民参与其中,由居民“菜单式”确定改造内容;坚持问计于民,按照“先民生后提升,先功能后景观,先地下后地上,先设计后建设”的原则,实施了管网改造、墙面改造、地面改造、景观提升工程。如今,步入田桂小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明健康 有你有我”等公益广告赫然映入眼帘,水泥路平整宽敞,停车位规范有序,小区被打造成“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秩序井然、宜居宜业”的全新社区。

    据了解,近年来武功县投资7800多万元对老旧小区的污水管网、道路硬化、绿化美化等进行改造升级,使小区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同时,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成立志愿服务队伍,积极构建文明实践15分钟便民服务圈,广大居民的幸福感、安全感、满意度显著提升。

    形成多方联动机制

    架起党群“连心桥”

    居住环境更新了,如何让群众也参与到社区治理过程中,增强居民群众的参与感?

    武功县的做法是:完善小区长效管理机制,整合各类资源、成立自治组织、完善工作机制等举措,形成以社区党支部为核心,小区业委会、小区业主、楼栋长、网格员、志愿者等多种力量共同参与的“1+5+N”治理模式,使“三无”小区实现有组织、有队伍、有制度、有服务、有保障的“五有”目标,打通党组织、业委会、业主三方互通互融“最后一米”。同时,通过“双报到·为民行”,号召小区党员积极参与小区环境卫生整治、邻里矛盾调解、宣传讲解等活动,架起党群之间的“连心桥”。

    漫步田桂小区,细心而巧妙设计的停车位映入眼帘,每栋楼墙上都清楚写着每日值班楼栋长的联系电话和工作职责。“有任何问题,我们都可以打上面的电话,楼栋长、网格员会第一时间帮居民解决问题。”武功县委文明办主任李艳介绍道。

    田桂小区只是武功县“三无小区”精细化管理的一个缩影。截至目前,该县共设立居民小区党小组43个,新成立业委会15个,专题研究解决区域内党的建设、居民难题等重要事项176件。

 

当前:3版(2023年09月11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