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创建让城市更具品质更有温度
——青海格尔木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纪实
◎ 肖子树

 

    文明是一座城市的内在气质与幸福底色。地处青藏高原腹地、青海省西部戈壁深处的格尔木市,在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民生福祉持续提升的基础上,于2021年发起新一轮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并以此为契机,实施城市更新改造行动,提升城市文明程度,解决群众关心期盼的热点难点问题,让全体市民在文明创建中得到实惠、看到变化、感受温度。

    如今,焕然一新的格尔木市,事事处处彰显着文明与嬗变;身处一线的文明创建人,时时刻刻铭记着责任与使命。

   1

    智慧赋能

    城市管理更精细

    今年40岁的李三姐是格尔木市城市管理局的42名网格采集员之一。2023年8月,她的巡查采集区域是育红巷和体育场社区,职责是发现问题后拍照上传智慧城管平台。平台指挥中心座席员审核受理后,根据权责派遣到各相关职能部门予以协调解决。她的手机上APP显示,每天的巡查路线约10公里,每月的巡查里程约220公里,一年巡查里程2640公里,相当于从格尔木步行到北京。

    格尔木市智慧城管平台自2018年5月试运行至今,共受理城市管理类案件15.62万件,其中网格采集员上报12.69万件,主要存在问题是道路破损、乱堆物料、占道经营、井盖破损、路灯不亮、车辆违停等。经过全面排查后,发现格尔木市公共区域内窨井盖约有2.6万个,其中有5000个左右是无主的。多方协调沟通后,无主窨井盖由市城市管理局会同市政等相关部门单位一同清理更新。“别看这一件件并不起眼的小事,却是文明创建工作中的一个个障碍,譬如一个破损的窨井盖,清理和解决起来牵扯到方方面面。”格尔木市城市管理局副局长张健华说。

    除网格采集员外,智慧城管平台还连接分布在全市重点区域、地段的300路视频监控、10个高空鹰眼和1架无人机,并在全市三家清运公司的62辆渣土车上安装北斗导航系统进行监控,在规范行驶路线的同时,防止司机疲劳驾驶和沿途抛撒建筑垃圾。同时,利用网格采集员路面巡查的优势,在及时发现城市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同时,广泛收集群众的呼声,切实有效地及时解决群众的矛盾纠纷,并通过智慧城管平台实现城市管理监控系统与社会治理工作相结合,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2

    志愿服务

    文明新风更浓郁

    走进格尔木市东城区黄河路街道铁西社区利和小区的“绿色家庭”刘振红家中,虽然房子是一室一厅,实用面积不足40平方米,却是整洁明亮。她的爱人是铁路职工,工作地点是青藏铁路格拉段沿线站点,儿子大学毕业后参军入伍,已几次获得部队嘉奖。“父子俩每次回家,都主动加入社区志愿服务团队,全家总动员,参与社区的环境卫生治理和文明城市创建活动。”铁西社区居委会副主任谢冲说。

    在昆仑路街道盐湖社区,活跃着“益起乐”“益起守”“益起行”“益起暖”“益路向党心”5支共计1467人的志愿服务队伍。他们当中有辖区中小学校及幼儿园教师、盐湖工业集团的退休职工和青年职工等,定期为学龄前儿童传授文化、体育和科普等知识,为老年人或残障人士送去温暖与帮助。“社区还有9名盐湖工业集团的退休职工,他们是原221厂的职工,经常会给大家讲述研制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氢弹的艰辛历程和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盐湖社区居委会副主任李俊英说。

    在西城区河西街道,活跃着一支以“红色教育、红色服务、红色管家”为载体的“三红”志愿服务队,入选中央文明办《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工作方法100例》。志愿者随身携带一个“口袋本”,随时随地记录每户居民家庭的基本情况以及所需所求所盼,并将即时解决不了的群众需求反映到社区,社区建立民情清单上报街道,街道统筹整合基层站所、共建支部、辖区单位等各类资源,全力解决群众诉求,做到100%解决、100%回复,不断提高党员干部为民服务水平和服务效率,让市民感知城市的温馨与温度。

    目前,格尔木市已有“绿色家庭”1.5万户,约占全市常住总户数的25%;五星级文明户3.23万户,约占全市常住总户数的53%;注册志愿者有3万余人,其中文化志愿者4500余名,为健全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和“15分钟文化圈”提供强大支撑。正是这千千万万的“绿色家庭”、五星级文明户和志愿者,传递和引领着文明风尚,为文明城市创建营造出良好的氛围。

    3

    补齐短板

    改造提升更惠民

    走进格尔木河东农贸市场,让人眼前一亮,所有的摊位都整齐排列,地面整洁干净。河东农贸市场始建于2008年,经过逐年改善扩建,成为格尔木市最大的农贸市场。但后来因照明、消防、公共卫生、垃圾处理等设备设施落后及私搭乱建、停车场积水等原因,成为“脏乱差”的典型,被列入全市创建工作中存在的28项短板问题清单。“市场整体改造升级后,商户的整体素质也有大幅度提升,随手乱扔菜叶、乱泼污水的不良习惯一下就纠正过来了。”河东农贸市场负责人殷贝贝说。

    自新一轮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开展以来,格尔木市聚焦“脏乱差”,开展街道面貌、住宅小区、农贸市场等重点领域专项整治,召开现场办公会16次,对相关责任部门、单位下达问题交办单135份,实施文明城市创建项目共55个,总投资3.9亿元,涵盖道路改造、绿化美化、环境整治、宣传氛围营造等多个方面,全方位补齐城市“软硬”短板。“格尔木的老旧小区比较多,我们梳理出54个共7055户,包括始建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铁路小区和部队小区,现小区景观、业余文化生活等配套设施更加完善,市民居住环境和城市形象都有了显著提升。”格尔木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工作人员许正菊说。

    此外,街道改造项目除部分纳入海绵道路改造工程外,现已全部改造完毕,市区广场、街道、人行道及绿化带等都焕然一新,漫步其间,让人心旷神怡。

    4

    蓝天碧水

    人居环境更诗意

    对地处昆仑山下、柴达木盆地中南缘的格尔木而言,水环境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格尔木市将生态环境保护摆在突出位置,采取超常规举措推进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聚焦重点流域水治理,持续加强城市、乡镇、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的管理建设,增设水质自动监测系统,地表水水质优良比例达100%,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均达到质量标准要求,全面实现水域“河畅、水清、岸固”的治理目标。“围绕格尔木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任务,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以污染源监督性监测为重点,以水源、空气、土壤、噪音等常规监测为基础,为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提供有力支撑。”海西州生态环境监测站格尔木分站工作人员谭杰说。

    同时,格尔木市持续深化精神文明教育,倡导绿色环保生活方式,引导市民做文明生活的倡导者、时代新风的传播者、美好环境的捍卫者、健康格尔木的建设者,不断提升精神文明建设水平。2022年,全市节约型机关创建活动开展率达到95%以上,人均综合能耗同比下降1.5%,单位面积能耗同比下降1.7%,人均水耗同比下降1.8%,“绿色家庭、绿色校园、绿色社区、绿色出行、绿色商场、绿色建筑”创建已蔚然成风。

    今年以来,格尔木市按照“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湿则湿、宜荒则荒”原则,科学推进植树造林、生态修复、道路绿化等国土绿化工作,实施城市园林绿化和养护项目18个,投资3.7亿元,着力打造城市精品街道,补齐绿篱断档、绿地缺株等城市绿化短板,稳步推进城市园林绿化工作,不断美化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位,满足群众“诗意栖居”的美好愿望。

    5

    深化改革

    政务服务更高效

    政务环境是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关键所在。格尔木市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针对企业和市民反映强烈的办事堵点、难点问题,不断创新服务举措、优化服务意识、改进管理方式、规范政务行为。

    同时,格尔木市持续深入推进“一网通办、一事通办”改革,持续深化“一件事”套餐服务,结合该市实际,新增企业开办、员工录用、军人退役、企业职工退休等17项政务服务事项,依托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已上线52个“一件事”应用场景。统筹做好全市38个部门595项政务服务事项的梳理、认领工作,按照“四级四同”工作要求,推进“一网通办”“一事通办”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事。截至目前,81%以上实现“一窗”分类受理,102个高频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同步实现104个事项“跨省通办”。此外,格尔木市以服务群众、转变职能、提升效能为核心,拓展政务服务渠道,创新集成“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与政务事项线上链接功能,实现联动处置热线一键转接、三方通话,着力打造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实现“速度”与“温度”并重,“监管”与“服务”并行。

    新一轮文明城市创建以来,格尔木市集中开展重点问题整改、城乡环境卫生整治、交通秩序整治、市场环境整治、市政基础设施整修、居民小区整治、市民素质提升七大攻坚行动,各方压实责任,打造了政令畅通与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文明宜居与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精神饱满与友善互助的人文环境。

当前:B4版(2023年09月12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