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持续深化文明创建工作
自争创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启动以来,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将创建工作与城市发展相结合、与人民群众的需要相结合、与高水平现代化强市建设相结合,聚合全域力量、精准发力攻坚,不断为城市精细化管理注入新活力、为人民群众生活增添新福祉。
外增城市“颜值” 奋力提升惠民福祉
菜市场干净整洁,“菜篮子”拎得更舒心;背街小巷亮化提升,出行更顺心;老旧小区换新颜,生活更幸福……人们在创建中感受着呼伦贝尔日新月异的变化,享受着创建带来的成果,收获着满满的幸福感。
“路平了、灯亮了、线齐了、景美了。”曾经城市管理的“堵点难点”成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支点”,市民们纷纷点赞城市新变化。
海拉尔区伊敏河文化艺术长廊安逸静美,路边的草地和树木郁郁葱葱,满眼的绿意顿时让人心旷神怡。呼伦贝尔市将文明培育融入日常、落在经常。以道旗、灯箱、景观小品、公交停靠站、建筑工地围墙(围栏)、出租车LED屏等为重要载体,综合运用彩铃、短信、朋友圈、小喇叭、主题灯光秀、创意海报等公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抬头可见、驻足可观、触手可及。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为筑牢民生“里子”,撑起城市“面子”,呼伦贝尔市聚焦打通“断头路”、畅通“微循环”,合理优化城市路网,实施了123个市政项目,改建了23条中心城区主次干道,攻坚打通了15条“断头路”,让贯通中心城区南北的主要交通动脉建华路实现了全线通车,有效缓解了中心城区交通拥堵问题,还对107个老旧小区进行了改造提升,为居民提供安全、舒适、优美的居住环境,使城市“颜值”更加亮丽、发展更有温度,群众幸福更具质感。
呼伦贝尔市着眼于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用看得见的惠民之举、摸得着的利民之策,让创建成为提升城市品质、惠及群众生活的一个缩影。呼伦贝尔市持续推进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围绕垃圾分类、乱停乱放等突出问题开展“一周一主题一销号”“乱堆放”和“僵尸车清理”等集中攻坚行动,开展专项督导检查,对各小区逐一建立台账清单,及时下达整改通知,督促物业及时处理投诉案件。呼伦贝尔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努力用“辛苦指数”换来各族群众满意的“幸福指数”。
内练城市“气质” 丰盈百姓精神食粮
“15分钟便民生活圈”提高居民生活品质、广场里吹拉弹唱热闹非凡、创业园助推非遗文化产业发展……一幕幕惠民暖心的幸福画面陆续上演。
多年来,呼伦贝尔市以满足群众文化需求、增强群众精神力量为着力点,聚力实施文化强市建设“六大工程”,建成四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用心用情持续擦亮文化进万家这一亮丽品牌,广泛开展“百团千场下基层”惠民演出活动,创新实施“电影+”公益放映文化惠民工程,全面打造“15分钟惠民文化圈”项目,扎实推进“书香呼伦贝尔”品牌建设,依托各级各类公共文化馆(站)、图书馆,线上线下融合开展惠民文化活动,精心策划开展“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庆祝党的二十大主题油画展等一系列主题文化文艺活动,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去年以来,呼伦贝尔市依托文化惠民综合体组织开展文艺演出、红色电影展播、全民阅读、文化沙龙、展览展示等活动380余场,惠及百姓100万人次。
近日,来自吉林的游客唐先生在微信朋友圈发了一条状态:“今天来呼伦贝尔游玩,过斑马线时,道路两侧不仅有文明交通劝导员热情劝导,司机也都会停下来主动礼让行人。”
为引导市民文明出行,创造文明和谐的道路交通环境,呼伦贝尔市稳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深入打造“小手拉大手 共创文明城”“周五志愿服务日”等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品牌,累计招募创建志愿者、文明劝导员14828名,以志愿服务助推文明养成,激发文明创建内生动力。在109支志愿服务队基础上,新组建23支,志愿服务力量进一步增强。
一张张温馨的笑脸、一声声亲切的问候,时时处处向来往市民传递着融融暖意;一条条宽敞整洁的道路、一张张纵横交错的交通路网,为群众传递希望的福音;一次次文化惠民演出、一场场全民阅读活动,点亮了市民多彩生活。
人民城市人民建,建好城市为人民。随着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深入开展,呼伦贝尔的天更蓝、路更畅、生活更美好,群众的幸福指数更高。文明的触角不断延伸,滋润了人民群众的心田,也让群众参与文明创建的热情充分释放,奏响了一曲曲动人的和谐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