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动乡村振兴中践行森林“四库”理论
◎ 廖小明 杨懿

 

    生态振兴是乡村五大振兴的重要内容。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在黑龙江考察时强调,森林是集水库、粮库、钱库、碳库于一身的大宝库。“四库”理论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内容和鲜活体现,是当前撬动乡村振兴的重要理论。践行森林“四库”理论,是开辟国家得材、山林得绿、群众得利、地方发展、企业增收的“新路子”,是实现乡村生态资源利用和生态价值转化的“金钥匙”。

    坚持森林“水库”理念,厚植乡村生态振兴底板

    森林是涵养水源、净化水质、防治水土流失的天然宝库。但是,当前部分地方在森林建设和林业生态治理上还存在主体责任缺失、发展理念保守老旧、工作划分不明晰,以及“踢皮球”“打太极”等现象。一是要筑牢底线思维,提升森林战略地位。加快重要生态保护区、水源涵养区、江河源头区等重点区域的森林保护与修复,加大水源林保护和水源地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实现森林涵养水源能力提质增效。二是要坚持系统思维,完善主体责任落实制度。一方面,要牢固树立“一盘棋”思维,以县域为单位形成齐抓共管、同向发力的合作机制,并打通各省市之间、各地区之间、林业和水利等各部门之间、政府各层级之间的部门壁垒,建立林长制、河长制、湖长制等有效融合机制,完善约束与奖励并重、责任与风险共担的长效治理机制,用数字赋能全域监管,实现信息共通共享共治。另一方面,需要坚持系统规划,因地制宜开展绿化造林空间规划,种植好水土保持林和水源涵养林,提升涵养林蓄水效能。三是用好辩证思维,实现森林建设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既要以良好的生态环境支持当地经济发展,又以经济发展成就反哺林业生态建设。

    坚持森林“钱库”理念,凸显乡村生态振兴产业特色

    乡村生态振兴,要在森林建设保护的基础上,造就乡村振兴的“钱袋子”。推进林业生态价值转化,实现特色产品变特色商品,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理念、实现森林“钱库”的关键。一是要加快林业现代化建设,健全林业产业链和项目体系,让绿色招牌“响”起来。森林建设和生态价值转化要坚持因地制宜原则,深入挖掘各地森林的生态特色,着力培育高质量的现代森林生态产业,大力发展森林康养、森林人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等新业态,提高产业规模化、数字化水平,打造森林生态文旅融合新样板。二是要健全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多元机制,让绿色经济“活”起来。坚持政府牵头,打通县域范围内、各县域之间农户与林业产品市场要素之间的流通壁垒,明晰森林生态资源权属关系,让生态资源转化为“富民资本”,全方位推动森林生态产业发展提质增效。三是要完善森林生态产品市场化交易机制,让交易更公平。既要建立统一的森林资源资产登记平台和森林生态产品权属交易平台,形成一套规范的交易机制和规则,鼓励各类市场主体积极参与到交易平台,积极有效参与森林生态产品交易,又要着力健全市场体系,提升市场监管效能,保障森林生态产品交易活动和谐有序开展。四是要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参与”原则,建立社会资本有序介入机制。支持包括农民、政府、企业等多个主体以赎买、合股等形式参与林业权属改革,支持社会资本以自主投资、政企合作、公益参与等模式参与林业生态价值开发,不断推动林业产品交易和生态价值转化。

    坚持森林“粮库”理念,厚植林业产品安全底色

    面对粮食安全这一“国之大者”,森林也可发挥好“粮库”作用。一是要稳住生态“绿”字,提高优质森林食品的供给能力。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大部分地区乡村生态绿起来了,但产品开发等还显得滞后,需要立足各地实际,挖掘优势特色,积极推动形成山有林、林有蜂、下有粮的立体林业经营模式。要致力于技术创新、物流技术改进等,不断提高森林食品品质、降低运输成本,最大程度让生产者和消费者获利。二是要做足产业“黄”色,完善多元化林业食品供应体系。森林产品蕴藏丰富价值,市场潜力很大,可谓绿色“黄金”。推进乡村生态振兴,要因地制宜选择适合当地种植的森林食品品种,鼓励社会资本有序投资森林食品产业,推动实现森林食品产业化、规模化、多元化发展,不断提高森林食品的质量和产量。三是要守住食品安全“红”线,健全森林食品安全生产质控体系。要加强森林食品溯源标准化体系建设,全面加强森林食品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的全过程监督,确保森林食品安全可靠,有效维护消费者权益。

    坚持森林“碳库”理念,构建“双碳”融合发展亮色

    森林是陆地上最重要的储碳库。一是要坚持乡村生态振兴基本导向,着力提升森林“碳库”的碳汇增量。立足乡村生态振兴基本要求,统筹绿色发展总体要求,科学开展国土绿化,严格落实林地用途管控、林木采伐限额等制度,着力提升碳汇增量。当前要重点推进科学布局大规模国土绿化项目,合理安排绿化用地,全面开展公民义务植树造林活动,多途径推动增绿增汇。二是要瞄准乡村生态振兴生态价值转化方向,不断提升森林“碳库”的碳汇质量。通过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科学编制林业经营方案,科学培育优化固碳品种,优选固碳效率高的树种用于人工造林,加强对系统功能退化的低质低效林改造,不断提升碳汇质量,减少碳排放量增加,推动“双碳”目标实现。三是要聚焦乡村生态振兴远期目标,不断提高森林“碳库”的固碳能力。强化林长制的实施,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加强国土空间用途管控,充分发挥有关部门对森林资源的保护监管和督导问责,健全森林防火灭火一体化运行机制,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稳妥推进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通过生物多样性来实现生物减排固碳,科学抚育中幼林,提升森林“碳库”固碳水平。(作者单位:中共四川省委党校)

 

当前:B2版(2023年09月21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