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小学生掌握“八项技能”是揠苗助长
◎ 耿银平

 

    近日,一名华南师大附属开发区实验小学的学生家长张先生(化名)将一份印有“华附开小学生必须掌握的八个技能”的文件照片发到网上。这八项技能分别是:1.娴熟掌握包括游泳在内的两项运动;2.小学阶段完成不低于1000万字的阅读量;3.掌握演奏一种以上乐器的技能并形成欣赏高雅音乐的兴趣爱好;4.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和英语;5.能写一手漂亮的硬笔字和学会书写毛笔字;6.能独立做一桌家常饭菜,学会做家务的技能并养成热爱做家务的习惯;7.在毕业前能参与完成一项实验,并写出一份较完整的实验报告;8.具有创新意识,能积极参与科技创新活动。

    我非常理解该学校的培养目标,旨在促使学生在小学阶段即能达到优异水平,成为所谓的“人中龙凤”。

    然而,必须指出,教育的根本目的并非在于塑造“考试机器”或“功利载体”,更不是造就只为实现父母教育愿望而存在的“工具人”。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个体成为自然、和谐的人。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能保持快乐阳光、自然挺拔、富有朝气、正直向上的特质,即使在分数和技能方面表现稍逊,未能成为所谓的“人上人”,这依然被视为教育的成功和成才。

    关于该小学所要求的八项技能,例如掌握“一口流利的外语”“演奏一门乐器”“1000万字的阅读量”“写一手漂亮的硬笔字”等,这些目标具有相当的挑战性,多数孩子在现阶段可能无法达到这些能力要求。这八项技能不仅对于孩子,对于很多成人而言,都是一种苛刻而高大上的要求。用成人都很难达到的“指标”,作为孩子的发展目标,这是不是一种头脑发昏的揠苗助长?

    孩子们为了达到这些能力要求,不得不逼迫自己去学习……属于孩子的自由发展和自由支配时间,都被无情占用无情剥夺了,真正的童年没有了,真正的兴趣发展机会没有了,这种“变相的控制”可能暂时会得到一些所谓的成绩和功利,从长远发展考虑,却更会带来负面冲击和心理隐患。比如《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指出,2020年我国青少年的抑郁症状检出率达24.6%,其中轻度抑郁的检出率为17.2%,重度抑郁的检出率为7.4%。青少年心理发展问题虽然成因多多,但是与教育重负的压制,不无关系。

    让教育离人近一些,离功利远一些。对于未成年人的成长发展而言,与其过分强调功利性指标,不如多强化生活性要求。与其过分强调“人上人”思维,不如多强化“人中人”要求。孩子能掌握八项技能,当然好;如果掌握不了,学校能教会他们成为一个大写的“人”——乐观生活,积极创造,阳光豁达,自信自强,富有爱心,敢于担当,同样是一种教育成功。

当前:B3版(2023年10月11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