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届中国成都国际非遗节侧记
10月12日至16日,由文化和旅游部、四川省人民政府、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主办的第八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以下简称非遗节)在成都举行。
为期5天的非遗盛宴举办了五洲非遗、神州非遗、巴蜀非遗、云上非遗四大板块35项特色鲜明的重要节会活动、579项子活动,来自国内和47个国家和地区的900余个非遗项目、6000余名代表和非遗传承人相聚成都,交流互鉴,共襄促进人类非遗保护事业的盛会。数据显示,第八届非遗节现场参与38万余人次;产品销售额1273万余元;意向授权金额8200余万元。相关活动直播观看量235万人次,网络相关话题阅读量7658万余人次。
经过16年发展培育,非遗节已成为世界各国展示非遗保护实践的交流平台、凝聚智慧和发展共识的学术高地、开展文明友好对话的民心纽带。今年适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通过20周年,本届非遗节以“共享履约实践 深化文明互鉴”为主题,展示国际非遗保护成果,共享中国履约实践经验。
与现代生活共享多彩非遗
“想让更多人了解到中国传统织造工艺的美,需要我们不断普及,因此,我们会尝试用现代纺织科技复原中国的传统织造工艺,让这些历经千年的艺术瑰宝真正走进千家万户。”在“时尚生活”板块,汉服品牌织造司联合创始人李孟远为记者介绍了织造司的设计理念。近年来,织造司通过深入非遗项目所在地,拜访云锦、苏绣、蜀绣、羌绣的传承人,邀请材料和纺织学专家协助参与非遗工艺创新研发,将传统工艺和传统服饰天然相合。“同时我们还携手‘秀她所绣’项目,认领少数民族绣娘工时,用潮流消费反哺民族刺绣发展,将传统美融入当代生活,推动非遗刺绣的活态传承。”李孟远介绍道。
将非遗与时尚相碰撞,再用商业的手法实现市场销售,成为越来越多非遗文化的创新传承方式。参加本次展会的云南大理市璞真白族扎染博物馆通过将静态的博物馆作为旅游参观平台,将活态的扎染体验与之紧密地结合在一起,通过创新研发服装、床单、窗帘、壁挂等扎染生活产品,推动白族扎染技艺的推广传承。白族扎染技艺传承人段袁向记者介绍:“白族扎染有多种变化技法,各有特色,这种独特的艺术效果是机械印染工艺难以达到的。我们也在积极联合众多时尚品牌,将扎染技艺与时尚相结合,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吸引了众多忠实粉丝。”
在本次主题展上,还有两家高校的展位,分别是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和怀化学院。怀化学院学生龙璐璐表示:“我们学校设立了国家非遗研培班,结合本地少数民族工艺让学生进行再次设计,让传统非遗融入现代生活,让非遗和日常生活密不可分,这个过程也让更多学生了解认识了非遗,推动了非遗在我们年轻人之间的传播。”
作为此次非遗节重要内容之一的非遗融入现代生活体验展,以“融入现代生活,共享多彩非遗”为主题,通过“幸福生活”“时尚生活”“诗旅生活”“健康生活”四个篇章,沉浸式展示我国非遗进入系统性保护新阶段以来,在非遗助力乡村振兴、当代青年非遗探索实践、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等方面的成果,展现了中国非遗创新赋能现代生活的路径。
IP授权焕发非遗传承新活力
此次非遗节的一大亮点活动——四川国际非遗品牌IP授权展也吸引了众多关注。四川国际非遗品牌IP授权展共集中展示了四川、浙江、湖南、广东、山东、陕西、江苏、北京等全国131家知名非遗品牌IP1000余个,并邀请120余家国内外知名品牌合作机构进行授权洽谈。记者获悉,开展前三天促成200余个非遗品牌IP成功签约,意向授权金额6000余万元。
说起蜀锦你会想到什么?在四川国际非遗品牌IP授权展锦城风物品牌展台前,用蜀锦技艺创作的抽象三星堆青铜立人图案让人眼前一亮。成都寻锦处织绣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负责人乔永平告诉记者,他们主要从事非遗蜀锦纹样的创新设计和文创产品创作,目前千年丝路系列和巴蜀童年三星堆系列是最受追捧的。
知识产权是活化非遗资源的重要途径,非遗知识产权保护与运用一直受到业内外的关注。在有彝文化展台,观众被各式根据藏羌彝族纹饰创作的非遗产品所吸引。现场负责人熊彦告诉记者,他们的展品是少数民族纹饰的非遗再创作作品。这些展品通过3D打印打样,再用各类非遗进行创作,每个作品都可以进行IP授权。“我们不单单做蜡染,还做非遗研学,我们的品牌IP还参加了香港授权展等展会,进行非遗IP授权……”成都非遗蜡染传承人谢宝高兴致勃勃地向观众介绍着自己的产品。在他的眼中,非遗不仅是“一针一线”的传承,更需要用IP授权的方式,让它焕发新活力。以中国瑞兽为创作灵感的重庆相予品牌主理人王晖也对此次展览搭建的平台赞叹不已:“通过授权展的平台,实现了非遗项目之间的合作,实现了共赢。”
本次授权展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精心设置了7大主题活动,包括四川国际非遗品牌IP授权展、四川国际非遗品牌IP授权展前培训、四川国际非遗品牌IP授权会议、四川国际非遗品牌IP授权分享会暨专题推介会、四川国际非遗品牌IP授权项目路演、四川国际非遗品牌IP授权线上展和四川非遗IP开放日活动,为大家带来一场集传统与现代、历史与潮流于一体的非遗文化狂欢。
文化交流互鉴点亮非遗魅力
历届非遗节都是成都与国际对话的重要平台,也是成都建设世界文化名城的重要抓手。在今年的非遗节中,以“匠心万千 美美与共”为主题的国际手工艺展邀请了法国、波兰、意大利、塞尔维亚等15个国家和地区的手工艺精品参展并进行现场活态展示,推动传统工艺类非遗的国际交流与跨界合作。
荷兰艺术家阿德里安·里斯来中国20年了,对中国的文化非常熟悉。平时在江西景德镇工作生活的他,将许多中国传统元素融入自己的艺术创作,比如在陶瓷作品中设计了具有象征含义的蝙蝠围绕过枝花的纹样等,在技术和工艺上也充分结合两国特点进行创作。第一次来参加非遗节,各地众多的传统文化聚集在成都,令阿德里安非常高兴。
备受关注的《新山海经》项目是一场中法之间的对话,旨在让大众认识、了解传统手工艺。通过两国手工艺人共同合作,这些作品突破了地域、语言、技术和经验的隔阂。设计师艾瑞克对记者表示,在此次展览中,将法国未完成的作品与中国的手工艺结合,呈现一个中法合作的成果。艾瑞克称,本届非遗节上,他看到了中国对非遗保护的重视,也通过此次展会意识到很多中国手工艺精品尚未被“看见”,他希望能有更多机会和平台让这些文化被了解。
除了合作项目成果展示,本次国际手工艺展还旨在展示各国各地区非遗技艺、非遗产品在现代生活中的审美意义、实用意义,彰显非遗的创意性和生活性。
在塞尔维亚银器展位上展出的近百套银器饰物,样样精美,透过灯光,手工打锤的痕迹隐约可见,吸引了众多市民驻足欣赏。“自13世纪末开始,花丝工艺传入塞尔维亚,成为我们当地加工金银首饰最常见的工艺之一,但是目前只有少数群众知晓本项工艺,因此传承成为我们重要的使命。”据塞尔维亚银器手工艺传承人戈兰·里斯托维奇介绍,本次展览的塞尔维亚银器展品通过分层工艺,将多种印花点缀工艺集合在一起,展现出银器的奢华精美。
波兰的民间艺术是聚集中欧风情的波兰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走进国际手工艺展波兰展区,一只憨态可掬的柳编工艺大熊猫坐在展台上,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参观、拍照。在它背后,波兰柳编手工艺传承人马尔辛·雅库博夫斯基正在认真地编织着。据他介绍,这是波兰柳条编织项目第一次来亚洲参展。“熊猫是享誉国际的中国国宝,我们为这次非遗节专门设计了大熊猫样式的工艺品,以此来展示两国的友谊像柳条一样紧紧缠绕在一起,中波友谊长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