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文明之光照进“忻”里
——山西忻州市持续推进文明城市创建
◎ 本报记者 周洁

 

    清晨,一缕缕金色阳光穿透云层洒向大地,明亮而温柔,唤醒了沉睡中的山西省忻州市,开启了新的一天。迎着朝阳,行走在忻州城内,放眼望去:临街商铺的橱窗被擦拭一新,店前的空地被扫得干干净净,就连路边的垃圾箱都被拾掇得整洁光亮;在车水马龙的道路上,交通秩序井然,来去匆匆的人们留下了为梦想奋斗的脚印;公园里、广场上,晨练的人群里不时传来欢声笑语,那些洋溢在人们脸上的笑容,透露出生活在这座城市的幸福美好……

    忻州,2020年荣获“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创建成功的忻州,没有停下前行的步伐,而是持续把文明城市创建作为推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抓手,不断巩固提升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大力建设信仰坚定、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人民满意的文明之城,奋力蹚出一条文明建设引领城市高质量转型发展的道路。

    接地气

   成就群众幸福生活大事

    纵横交错的道路干净整洁;道路两旁,机动车、非机动车整齐停放着;小区院落的外墙上绘有文明主题的彩绘、标语和公益广告;社区里,综合文化服务站、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源悦共享书屋、健身室、棋牌室、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等公共空间的服务功能日益完善……行走在九源社区,如果不是刻意提起,你很难想象出,这里是一个“城中村”。

    “我们这里地处忻州市忻府区城西南,是典型的城乡结合型社区,辖区总面积1.1平方公里,现有常住户数3386户9180人。文明城市创建让社区有了新面貌。”说起文明城市创建带来的发展与变化,九源社区党委书记兼居委会主任张娅红滔滔不绝,“我们坚持文明城市创建接地气,聚焦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停车难、脏乱差等实际问题,从细节抓起,从小事做起,一件一件落实、一项一项推动。”

    “文明城市创建好不好,百姓最有发言权。”张娅红领着记者走进了新三公司小区,当地一个典型的老旧小区。小区里共有5幢楼房,住有居民208户、400余人,以老人居多。实施老旧小区改造是这里的居民盼了多年的事情。

    在忻州市积极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时,九源社区紧抓老旧小区改造契机,与上级部门密切配合,充分听取群众意见,维修路面、修复下水井、补齐小区绿化,设置分类垃圾箱、充电棚、宣传栏等,实现了包括新三公司小区在内的多个老旧小区的整体提升,让当地百姓得享创建成果和发展实惠。

    68岁的张玉兰是新三公司小区最早入住的一批居民,在这里居住快40年了。她亲眼见证了小区的变化:“以前小区里车辆无序停放、电线私拉乱接、垃圾乱堆乱放是常事,外墙面也是破破烂烂的。自从文明城市创建以来,小区里划定了专门的停车位,电线私拉乱接的情况得到了整治,楼房外墙面也翻新了。乱堆乱放的垃圾清理了,还额外增设了分类垃圾桶。小区环境越变越好,大家也变得更讲文明了,我们的日子是越过越美了。”

    九源社区的发展变化,是忻州市文明城市创建接地气、为民利民惠民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忻州市加大投入,强化基础建设,着力解决好群众身边的小事,升级硬件设施暖民心。坚持把停车位难找、“空中蜘蛛网”无人管、出门办事难、休闲无处去等老百姓的烦心事,作为持续推动文明城市建设、巩固文明城市创建成果的头等事,着力打通文明城市创建的难点、堵点,不断完善老旧小区基础设施和新建小区养老设施,打造社区“15分钟生活圈”,健全文体服务设施,整治背街小巷,改造提升集贸市场和城乡公共卫生间等,整合151个政务服务平台打造智能高效的政务服务中心,深入推进综合行政执法改革,优化城市管理办法,加快完善城市功能,提升了人民的生活品质,塑造了整体大气、细节精致、和谐宜居的城市形象,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以实实在在的创建成效造福群众。

    增底气

    齐心共绘文明“同心圆”

    文明城市创建为民、利民、惠民,群众感受到了真真切切的变化,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也把文明城市创建当成了自家事。

    57岁的白补香是忻州市忻府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一名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至今已有4年时间。“在忻州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时候,我就成了一名志愿者。文明城市创建改善了我的生活环境,城市越来越美,我也愿意为这座城市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白补香向记者讲述着自己参与志愿服务的经历,“我现在每天都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报到,有志愿服务就积极参加,不管是清除城市‘牛皮癣’,还是开展文明交通劝导,或者是其他活动,只要我有能力做到,我都参加。”

    不只是白补香,忻州城内,人人都在为文明城市的建设添砖加瓦,共同描绘着这座城市的文明“同心圆”。而各行各业的志愿者则是文明“同心圆”绘制的生力军。

    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宣传垃圾分类、开展文明旅游服务、清理“小广告”、引导文明交通、为一线工作人员送爱心、慰问孤寡老人、倡导移风易俗……在忻州市忻府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一本厚厚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登记本上,密密麻麻地记录着当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以及志愿者队伍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情况。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蓬勃开展,爱心善举汇聚成河,在助力忻州市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的同时,也给这座城市增添了温暖的底色与气度。

    “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奋斗的目标。哪里有需要,志愿者就在哪里,新时代文明实践就在哪里。”忻府区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岳利勇一语道出了文明“同心圆”的描绘轨迹,“我们建立起了1个中心、30个实践所、300个实践站、14支特色志愿服务队和N个社会公益组织的‘1+30+300+14+N’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网络,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与全区多个部门(单位) 形成合力,共同服务群众;同时,积极培育安全应急志愿者协会、阳光公益志愿者协会、与你同行志愿者协会、美丽乡村志愿者协会、一路同行志愿者协会等社会公益组织,完善、优化、提升志愿服务工作水平,截至2022年底,忻府区注册志愿者达到6.7万余人。”

    不只是忻府区,放眼整个忻州市,文明实践既做在平时,又做在当下。截至目前,忻州市已经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4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67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2821个,实现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全覆盖。全市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移风易俗、光盘行动、垃圾分类等宣传活动每月举办一次,文明新风吹进了千家万户。同时依托重点窗口行业单位建设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常态化开展文明倡导、信息咨询、秩序引导、应急服务、扶弱助残和便民服务等志愿服务活动,将志愿服务有效融入文明创建,融入行业发展;一批批具有特色和示范效应的志愿服务品牌项目常态化开展,让温暖直抵百姓心底,打通宣传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形成了以城带乡、城乡同创的精神文明创建格局。

    扬正气

    擦亮忻州城市精神底色

    当文明洒满一座城,每一位市民都在成长,这座城市的精神底色便越发地鲜亮。

    “17235!”这是9月18日15时38分,记者走进忻州好人馆时,好人馆门口电子显示屏上显示的到访人数。忻州好人馆于2019年1月筹建,并于同年6月正式向社会开放。这是山西省建成的第一家好人馆。

    “展馆总共分为‘传承’‘榜样’‘光亮’和‘风尚’四个篇章,集中展示了忻州好人精神的历史传承,展示了荣获各级、各类好人和道德模范称号的忻州人,展示了在好人精神的引领下,忻州大地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局面和浓厚氛围。”忻州好人馆专职讲解员王丽萍带着记者一边看一边介绍着。

    “全国道德模范”张旭峰、“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沙万里、“全国脱贫攻坚模范”刘桂珍、“全省基层派出所优秀民警”骆国泉,还有“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弓平峰、侯必顺、石建华,“中国好人”郭改然、马彩霞……对于展陈的每一位忻州好人、道德榜样,王丽萍如数家珍。

    “我很开心能成为好人馆的专职讲解员,将好人精神传递。”王丽萍说,“好人精神如同涓涓细流,滋养着社会生态。一束束平凡的微光汇聚成了好人精神的强大光亮,让身边的人实实在在地感受着来自平凡岗位、平凡生活中的温暖和美好。”

    凡人微光点亮道德星空,善行大爱滋养文明花开。近年来,忻州市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文明新风尚,凝聚社会正能量。广泛推选道德模范、身边好人,通过开展寻找“最美新娘”“最孝儿女”“文明家庭”等活动,号召、发动广大群众挖掘身边的好人好事,形成全民参与“找模范,推模范,学模范”的良好氛围,激励人民群众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先后有5户家庭获评全国最美家庭,2户家庭获评全国五好文明家庭,24户家庭获评三晋最美家庭,16户家庭获评山西省五好家庭,14户家庭获评山西省文明家庭。选树县(市、区)好人8300余人。

    此外,为弘扬好人精神,忻州市还加大对好人的礼遇力度,以各级文明单位道德讲堂为载体,让好人登上讲台,打造忻州好人馆、忻州好人文化长廊、新时代好少年一条街等,并以此为依托,大力宣传好人、学习好人,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力打造“好人之城”品牌,引导全社会积善成德、明德惟馨。榜样力量、好人精神正在成为这座城市的“魂”与“根”。

 

当前:A1版(2023年10月18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