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回村,和几位留守老人聊天,说起政府重视养老事业,出台许多措施将“老有所养”落到实处的事情,原想老人们会十分高兴,谁料却颇感兴味索然。为何?细问方知,老人们固然对这些“老有所养”的举措十分满意,但他们现在不愁吃穿和日常用度。问他们究竟缺什么?需要什么?一位老人说:城里都有“老年大学”,政府能不能在咱村里也办一个?
老人的话值得思考。“老有所养”固然重要,所表达的也都是浓浓爱意;但在老龄化社会形势下,农村老人们已不仅仅是需要满足物质需求了,或者说吃吃喝喝已不是老人们最需要的了。现在大多数老人并不愁吃穿,而是有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希望实现“老有所乐”。尊老敬老,必须适应这种新需求,开拓新思路,推行新举措,譬如在村里办个“老年大学”。
毋庸讳言,现实中许多农村留守老人们的晚年生活比较单调,棋牌娱乐之外,大多是看看电视、听听收音机。老人最怕寂寞,也不愿寂寞,可情感上和生活中的寂寞谁又能躲开?生活中和精神上的空虚不可小觑,精神荒芜造成的心理伤害还有可能会伤害身体。怎样解决留守老人们的精神空虚,丰富他们的晚年生活?办“老年大学”是一个好办法。
看看书报、听听讲课、唱歌演戏,或者组织起来探讨一下庄稼的收成、新作物的引进,交流一下养老保健的方法、对孙辈的教育经验,不但能使老人们增长知识、学习经验,也能丰富他们的晚年生活,加强相互之间的联络。乡村振兴不但要让农村的留守老人们享有“老有所养”的幸福,更应该为他们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实现他们的精神文化向往,满足他们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在满足老人们“老有所养”的同时,积极落实“老有所为”和“老有所乐”,不仅对他们保持身心健康、幸福安度老年具有积极意义,也有利于推进家庭美德建设,促进人们和睦相处、相互团结,引导人们孝老敬老、人心向善。
当然,时下农村人居分散,在村里办“老年大学”也要因地制宜。比如聘请专家来村里开办如何健康养老以及正确使用智能手机等讲座,或者组织村里的乡贤、教师给大家上课,还可以请文艺工作者为村里的文化团体提升水平,组织留守老人们参加一些文化学习及休闲活动,帮他们多掌握一些新知识,多参与一些文化艺术活动,多进行一些情感上的交流,多一些愉悦和欢笑。这样的“老年大学”,既能让老人们老有所乐,也能活跃农村文化生活,留守老人们的晚年生活充满诗情画意,自然会感受到满足与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