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文明城市贵州省仁怀市精神文明建设见闻
茅台渡口·红色故事会。
楠竹林公园景观小品。
仁怀市少先队活动。
鹿鸣公园。
全国文明镇——茅台镇。
长岗镇蔺田村村容村貌。
苍龙街道水塘村群众议事。
学雷锋志愿服务。
歌曲《家在仁怀》唱到“你看在这城市的街角,每个人都充满微笑……全城朝向文明奔跑,踏上通往未来的跑道,每个人都不可缺少,酒都明天将会更好。”在仁怀,这里的美好正在一点一滴发酵,洋溢出幸福的味道……
贵州省仁怀市是茅台酒的故乡,是红军长征“四渡赤水”征战之地,被誉为“中国酒都”,是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近年来,仁怀市抢抓机遇、实干争先,绘就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仁怀画卷,取得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双丰收”。
仁怀市发挥赤水河流域酱香型白酒原产地和主产区优势,建设全国重要的白酒生产基地,为“打造世界酱香白酒核心产区、建设全省高质量发展示范市、西部地区共同富裕示范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22年,仁怀市地区生产总值1706.70亿元,位居贵州省县域经济第一方阵前列,经济总量列全国百强县市第12位,综合实力列西部百强县第4位。
同时,仁怀坚持守正创新、以文育人,开创了精神文明“新局面”。在中国式现代化仁怀实践中,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为抓手,让人民群众在创建中得到更多更大的实惠。
公园花香惹人醉
“风过仁怀带酒香,雨落酒都成佳酿。”在仁怀,每个角落都充满着酒文化熏陶,人们饭后常走上街头,走进广场、公园,开启一天中最惬意的休闲时光。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桂花香气弥漫在城市的街巷。沿着甘醇路一直走,车流如梭、人流如织,一座县城的繁荣尽显眼前。
仁怀因酒而兴、因商而盛,是一处典型的经济发展要素洼地,资金流、信息流、人才流等大量流向仁怀,为其高质量发展注入磅礴的活力。
站在楠竹林公园的天桥上,南来北往的车流形成一道道光流,装饰着酒都美丽的夜景。楠竹林公园位于仁怀市中心城区,总占地面积45.52万平方米,四周山峦起伏,绿树成荫,森林覆盖率达88.7%。从空中俯瞰,仙女湖碧波荡漾,揽胜楼巍峨雄奇。
在公园的广场上,在健身步道上,在仙女湖畔,三三两两的市民或小憩、或健身、或观鱼、或练歌、或快走……一派幸福、祥和、快乐的画面。“楠竹林公园的环境非常美,是省级生态体育公园,早上人们到这里晨练,晚上人们到这里休闲,公园已成为市民生活的一部分。”公园管理处的工作人员如是说。
楠竹林公园不仅“颜值”在线,“内涵”也很丰富,是仁怀展现文明城市创建的重要窗口,也是展示文明酒都人的重要舞台。公园还做到了寓教于乐,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清廉文化、法治文化、酒文化、科学知识、健康知识等通过景观小品、浮雕、标牌展示出来,达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现在,这里已经成为了多元文化主题的文明实践阵地。
公园紧扣仁怀的历史文脉,建设了乡贤广场,通过浮雕的方式展示了韩念龙、周林、徐世珩、郑义兴等十大乡贤人物,这些先进典型的精神力量激励着一代代仁怀人砥砺前行、“酿造未来”。
公园内的老年活动中心宽敞明亮、温馨舒适,老人们说说笑笑,在一起练习书法、下象棋、练习古诗词,还有中医专家在文明实践基地给老年人上“中医经典大讲堂”,吸引了一大批“粉丝”。一处处文明实践点如繁花朵朵盛开在公园里,向市民提供体育健身、文化科普、健康咨询等服务。
从楠竹林公园出来,沿着临东门河悬崖上的休闲骑行道一路走来,城市的风景尽收眼帘,万家灯火诉说着仁怀的美丽、文明与和谐。
在文明城市创建中,仁怀立足自然山水,遵循道法自然,恪守以人为本,不断提升市民的生活品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求,始终把市民、公园、城市三者的关系作为创造美好生活的一项重要指标,目前已建成楠竹林公园、鹿鸣公园、盐津湖、醉花间、云帱山等生态绿地系统。开门见山、推窗见绿,一步一景、四季如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这里得到了最好的诠释。
除此之外,城市广场也是仁怀重要的公共场所。近年来,仁怀先后建设了酒都商业广场、街心花园、市政广场、酒都广场、葡萄井广场、体育馆广场、苍龙广场、姜家寨广场等文化阵地,各种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持续开展,成为推进文明实践、文明传播的最好抓手。
德润酒都光耀人
酒都广场有一组景观小品,展示了历届评选的一些道德模范代表,营造了彰显向道德模范学习、致敬的社会氛围。
截至目前,仁怀市评选了四届42名道德模范。全市有全国道德模范提名人选3人,省级道德模范6人,遵义市道德模范11人。
在鲁班场红军烈士陵园,笔者见到了郭德刚老人。他是第二代守陵人,与第一代守陵人刘付昌(已故)一起,在烈士陵园接力守陵50余年。他起早贪黑,无怨无悔,用诚实守信的高尚情操,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文化,让英烈事迹代代相传。
郭德刚说:“如果不是红军浴血奋战,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这句话已经成为他每次红色宣讲的主题。
是什么样的精神支撑着刘付昌、郭德刚走过了半个多世纪?
1935年,红军在长征途中打响的鲁班场战斗。1953年,仁怀县人民政府在鲁班场修建了红军烈士公墓。1968年,组织委派刘付昌守烈士墓。刘付昌为了一句“我一定守好,守到老死!”的承诺,一守就是五十年。
在刘付昌老人独自守陵的第三十个年头,烈士陵园迎来了第二位守陵人郭德刚。
1998年,同为退役军人的郭德刚在扫墓时被守陵人刘付昌默默奉献的精神所感动,望着他佝偻而坚毅的身影,萌生了向刘付昌老人学习、守护烈士英灵的想法。1999年,郭德刚主动向当地民政部门提出了申请。此后,鲁班场红军烈士陵园有了两代守陵人。在刘付昌老人的熏陶下,在日积月累的工作中,郭德刚同样具备了这份坚守和虔诚。
两代守陵人相依相伴,打扫陵墓、擦拭墓碑、养护花草、讲述历史……他们用对党的忠诚、对英烈的崇敬,将平凡的工作演绎得庄严、崇高。
2018年7月,刘付昌老人去世,他用五十年的时间践行了“守到死”的承诺。在他逝世后,郭德刚不负重托,接力守护好陵园的每一寸土地。
“我要把红军精神守护下去、传承下去。继续守好陵园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直到自己干不动的那天。”郭德刚动情地表示。
2021年11月,刘付昌、郭德刚入选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名单。2021年7月,郭德刚入选“中国好人榜”;2022年3月,入选第七批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名单。
仁怀市第四中学教师易成丽是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面对试图纵火的醉汉,易成丽冒着加油站随时可能爆炸的危险,果断处置,与周围群众一起将醉汉制服,避免了一起爆炸事故的发生,在当地传为佳话。
公民的道德水平,体现着一个民族的基本素质,反映着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
仁怀市大力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营造“仁人有德、德润酒都”崇德向善的社会氛围,通过褒扬道德模范,弘扬社会正气,树立社会新风,促进社会和谐。
今年6月29日,仁怀市举办活动,表彰第四届道德模范。
助人为乐的王根、张纯芳、黄晓晖;见义勇为的安远涛、郭小勇;诚实守信的陈果、谢永贵;敬业奉献的罗应星、黄加分、喻岚;孝老爱亲的张国强、许婧等12名道德模范和13名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受到表彰。其中,谢永贵、张国强还获评第六届遵义市道德模范。
这些都是群众身边看得见、摸得着、学得到的“平凡英雄”,为“德润酒都”增添了光彩,助推仁怀形成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社会氛围。
文明校园育新人
走进茅台镇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红军小学,红色故事、红色图画、红色雕塑随处可见。
这所小学的前身是茅台一小,创建于1937年8月。2018年3月26日,被授牌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红军小学。
这所小学有一条特别的通道,是红军长征过遵义场景浮雕墙,全长80米,设有“娄山关大捷”“激战鲁班场”等六大板块。校园内有学生自己创作的与红色文化、长征精神相关的文艺作品。学生在校园处处都能感受到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课堂上,学生读着校本红色教材,学习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在校园里,小小解说员正向同学们讲红色经典故事……
学校以“红星指引 奋力前行”为校训,以“传承红色基因 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注重对学生的品格品质进行培养,培育学生“乐于吃苦、勇于拼搏、重于求实、善于团结”的精神。
仁怀市实验小学是全国文明校园,也是仁怀市学生最多的一所小学,位于城市中心区,周边道路四通八达,交通繁忙。学生上学、放学时的道路安全成为学校和家长十分关注的问题。5年前,实验小学牵头推进家长、学校、交警多方合作共治。学校家委会自发组建了“家长志愿队”守护学生上学、放学道路安全。一批又一批的家长不断接力,形成了酒都的一道风景。
仁怀以文明校园创建为抓手,不断推动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协同育人;不断推动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系统建设;不断激励青少年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中枢一小是一间百年老校。学校以“尚德笃学”为校训,十分重视德育工作,抓住养成教育这条主线,以少先队工作为载体,以环境教育为切入口,以德育教学为主阵地,形成了“以德促教、以德促学”的德育工作特色,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学校在阅览室一角开辟了“美德超市”,由学生自己管理,老师则根据学生在校表现打分,发放可兑换奖品的“德润卡”,让“德润校园”形成新风尚。
仁怀市不断将思想道德建设好、领导班子建设好、教师队伍建设好、校园文化建设好、优美环境建设好、活动阵地建设好“六个好”标准落实到文明校园创建的具体工作中,持续抓好校风教风学风和校园文化建设,全面提升师生文明素养和校园文明程度。
据了解,目前仁怀市已有62所学校获文明校园称号,其中全国文明校园1所,省级文明校园2所,遵义市文明校园5所。
仁怀市重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积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新格局。持续打造“德润校园”“星光灿烂、卓越人生”“风雅德育”“花开鹿鸣、跃动童心”等一批德育工作品牌。开展“童心向党”教育实践活动,引导青少年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广泛开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每年在全市选树20名“新时代好少年”,在全市中小学生中营造争当先进、学习先进的良好氛围。
开展传承红色基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雷锋志愿服务、“劳动美”社会实践、“阳光成长”心理健康教育等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多形式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全市学校广泛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学生积极参与,争当“小小志愿者”。加强传统美德教育,让学生讲仁爱、守诚信、崇正义、尚和谐。
文明实践聚人气
群众在哪里,新时代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
仁怀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作为在新形势下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引领群众、服务群众的重要抓手,建有1个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20个乡镇(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81个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围绕五大平台整合了75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基地)。
仁怀以全域为整体,以县乡村三级为单元,以志愿服务为基本形式,打造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运行机制、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的工作机制、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引导机制,不断锻造以“仁人有爱·为民情怀”为内涵的文明实践品牌。
笔者走进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跃入眼帘的是“有时间做志愿者,有困难找志愿者”标语和一面志愿服务活动成果展示墙,生动呈现出一幅幅文明实践画面。
仁怀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筑面积约4000平方米,有综合大厅、文化实践区、家风实践区、教育实践区、法治实践区、科普实践区、文明城市实践区、追梦课堂等功能分区,融入信息服务平台、理论宣讲平台、文化服务平台、教育服务平台、普法服务平台、科普服务平台、健康服务平台等7大平台,成为群众身边的文化活动中心。
宽敞明亮的综合大厅内,正在开展“仁人有讲”新时代文明实践理论宣讲活动。市公安局的反诈宣讲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身边的案例,向群众进行反电信诈骗宣传,群众时不时举手提问,台上台下互动频频,形成了“有理请讲”的生动场景。
据了解,为了更好地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仁怀组建理论政策宣讲志愿服务队,整合县乡村三级资源,集合市委党校、学校、道德讲堂、党群中心、图书室、说事小院等平台,以“有事请讲、大家来讲、故事传讲,你讲我听、有讲问答、开讲有礼”等为载体,开展“仁人有讲”文明实践活动和理论政策宣讲“二人讲”。一堂堂带着“泥土味”的宣讲不断展开,一场场生动的文明实践活跃于线上线下。
仁怀紧紧依托志愿服务活动,把文明实践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健全了“1+8+N”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体系,组建1支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和8支常备队伍,以及20个乡镇(街道)181个村(社区)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同时,建立了新时代文明实践专项基金,制定了志愿服务激励嘉许办法,激励更多人加入志愿服务队伍。
目前,仁怀共有志愿服务队570支,发起志愿服务项目4995个,注册志愿者11万余人,占常住人口的17%;有志愿服务时长的志愿者7万余人,占62%,并不断提升“仁怀红·志愿行”品牌价值。
除了组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外,仁怀还组建了市志愿服务联合会,并由其整合社会资源和组织社会力量,激励各类群体积极参与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笔者在与仁怀市志愿服务联合会秘书长匡平忠的交谈中了解到,他是一名68岁的退休干部,非常热心公益事业。仁怀市志愿服务联合会成立5年以来,围绕扶贫济困、生态环保、扶老救孤、恤病助残、救灾应急、助学支教、健康健身、禁毒禁赌、环境卫生、交通安全、科技科普、文化文艺等领域,常态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为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今年,仁怀还评选了59名“最美志愿者”,30个“最佳志愿服务组织”,26个“最佳志愿服务项目”,5个“最美志愿服务社区”。举办志愿服务项目孵化大赛,培育30个志愿服务项目。
文明成风化俗,细雨无声润物。
在城市,仁怀秉持“同住一城、同行一程、同守一诚,同心创造、同兴家园、同新风尚”的“六同”理念,不断推进“万店同程”文明实践活动,围绕“服务老、养育小、让中青年发展好”等目标,打造了“丝丝银发·温暖中枢”“有礼伴成长”“柴米油盐·津津有味”等项目。在乡村,仁怀围绕服务“三农”,组建红高粱志愿服务队,打造了“村帮办”志愿服务项目等,搭建起沟通群众的“连心桥”,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乡风文明润人心
美丽乡村让人向往,和美乡村引人入胜。山川奇秀,风光旖旎。仁怀的乡村呈现出醉人的画卷。
山水美之外,这里的人更美。
走进长岗镇蔺田村,会被这里的精神之美深深吸引。
笔者在和村支部书记杨远帮的交谈中了解到,这几年来,通过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蔺田村发生了巨大变化,现在产业壮大了、村庄美丽了、村民富裕了,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蔺田村辖10个村民组718户2718人,曾是省级三类贫困村,有脱贫户197户694人,由于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石漠化严重,被称为“长干山上的石头村”。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蔺田人依托气候、生态、交通区位等资源禀赋,就地取材、变废为宝,硬是从“石旮旯”里找到了致富路径,在“石疙瘩”上建起了美丽家园,实现了从贫困村到小康村再到全国文明村的三连跳,打造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蔺田样板”。
2017年获评“国家3A级景区”,2019年获评全省乡村振兴示范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2020年获评全国文明村……笔者在走访中了解到,蔺田村之所以实现了“山区变景区、民房变民宿、农民变工人”的“新三变”,原因在于蔺田人的身上有着“石旮旯里长树木,向上生长的拼搏精神”“蔺草,点燃自己照亮他人的奉献精神”“古银杏树,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无私精神”。
蔺田村在乡风文明建设上狠下功夫,“党的恩情记哈儿,法律法规守哈儿,村组发展议哈儿,产业技术教哈儿,邻里有事帮哈儿,滥办酒席治哈儿,陈规陋习除哈儿,环境卫生比哈儿,歪风邪气整哈儿,良好家风评哈儿”,这则《十哈村规民约》易懂易记,家喻户晓,村民们自觉遵守。
走进苍龙街道水塘村,目之所及,山青水绿、风景如画,产业兴旺、群众富裕,民风淳朴、邻里和睦。
近年来,水塘村不断推进“四在农家·和美乡村”建设,在村级组织的坚强带领下,实现了产业兴村更富裕、文化兴村更自信、人才兴村更乐业、生态兴村更美丽。建设法治书屋,为当地群众打造了“家门口”的普法阵地。建设村民议事小院6个,成为村民自治的有效渠道,构建起群众参与乡村振兴的大舞台,擘画出乡村治理的生动画卷。通过持续举办桃花节、水果采摘节、农民丰收节、腊月美食节等群众性文化活动,不断推进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建设,走好“工农旅融合、产城景一体、全域化推进、全民化共享”的发展新路,打造出幸福水塘。
仁怀以宣传推广《酒都民谣》为抓手,规范181个村(社区)的“一约三会两队”(村规民约、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禁赌禁毒反诈宣传队、志愿服务队),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
仁怀,不愧为文明城市!无处不见文明与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