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的力量 激起非遗保护传承的圈圈涟漪
◎ 箐枞

 

    今年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通过20周年。在近日举行的第八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上,集中展示了履约实践的国际成果和中国智慧,共享人类流光溢彩的多样文化。多彩非遗薪火相传,是中华民族血脉相连、命运与共的活态展示,要加强保护与传承。

    近年来,在非遗保护传承系列活动中,活跃着越来越多的志愿者。一个志愿者就好像一颗小石子,在非遗保护传承推广中激起圈圈涟漪,提高了公众对于非遗的认识和非遗传承传播的参与度,志愿者自身也在其中得到收获与成长。

    非遗为生活添彩

    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生活,服务百姓,实现技艺传承传播,志愿者纷纷做出探索。

    重阳节当天,为丰富老年人文化生活,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新安镇在新桥村开展了非遗竹编体验活动。

    活动现场,志愿者向大家介绍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竹编的悠久历史、编织技巧以及主要特点。为激发村民的学习兴趣,志愿者首先展示了一个个精巧的竹编成品,村民一边看,一边询问、学习编制技巧。在对竹编工艺有了一定了解后,村民开始竹编的制作。在志愿者的细致指导和耐心帮助下,村民从生疏到逐渐熟练,一压一挑竹片,纯色的竹片层层穿插编织,逐排调整定型,活动现场忙成一片。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努力,一艘艘精美的竹编船诞生了。大家的脸上洋溢着快乐满足的笑容,纷纷与自己的作品合影。

    与此同时,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古城街道贺兰桥社区举办了“指尖文化迎重阳,非遗传承敬老情”活动,社区妇联组织巾帼志愿者制作面塑寿桃慰问辖区老年人。

    丰福祥面塑传习馆负责人、山西省级非遗传承人陈丽萍向巾帼志愿者们介绍了面塑的历史和制作技巧。面塑又叫面花、花糕、礼馍、捏面人等,它塑面于形、以神领形、是指尖艺术、民间瑰宝。

    巾帼志愿者在陈丽萍指导下,开始动手制作面塑寿桃。他们用心揉面、捏形、上色,每一个步骤都充满了热情和专注。经过一番努力,一个个色彩鲜艳、形态各异的面塑寿桃摆在了桌面上。

    巾帼志愿者还前往社区老人家中,和老人们唠家常,询问健康状况和生活情况,并将面塑寿桃送给了他们。老人们表示,礼物很好,很喜欢。

    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薪火相传

    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薪火相传,是非遗志愿者的共同心声。

    9月28日,山东省济南市文化馆(济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组织开展的“泉润非遗”济南市非遗志愿服务走进历下区龙鼎实验学校。济南面塑传承人骆遂为现场30余名学生讲解面塑知识,教授怎样制作面塑作品,受到学校师生的高度赞誉与热烈欢迎。

    活动现场,栩栩如生的面塑作品吸引了学生们的目光,激发起大家学习体验的好奇心。骆遂一边耐心、细致地讲解面塑艺术特征,一边全面、系统地演示制作手法。在他的悉心指导下,学生们认真学习面塑制作方法,经过捏、揉、团、搓,一件件惟妙惟肖、极具节日特色的面塑作品呈现在大家面前,成功的体验、喜悦的笑容洋溢在每个学生的脸上。

    4个多月前,共青团济南市委、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在济南市文化馆(济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设立了志愿服务招募工作站,并长期面向社会公开招募非遗文化传承志愿者。

    招募的志愿者经过面试、培训后,根据服务岗位要求,不定期开展非遗文化传承志愿服务活动,如非遗培训授课、展示展演、专题展览、研学体验、文创开发、宣传推介、调查研究等。

    在得知招募的消息后,骆遂第一时间报名,身为济南市面塑协会会长的他还动员协会的多位传承人报名。“平时一周基本有6天在不同学校教面塑。”骆遂表示,这样的非遗文化传承志愿服务活动,对他这样的传承人来说是非常好的,有了这个平台,可以面向更广大人群推广传承面塑。

    同在山东,前不久,“强国复兴有我”主题志愿服务活动山东启动仪式在菏泽市举行。活动现场举行了优秀志愿服务项目展示交流活动,25个志愿服务项目、队伍、孵化基地通过讲解讲述、实物展示等形式,充分展示了各自特色,展示了菏泽市在推动志愿服务融入基层社会治理、非遗传承保护利用等方面的典型做法。其中,最吸引广大志愿者和现场群众关注的还是非遗传承保护利用志愿服务项目,曹州面塑、东明粮画、郓城剪纸、曹州泥偶等非遗摊位前挤满了围观的群众和小朋友。

    近年来,菏泽市将非遗项目与志愿服务融合发展,充分发挥非遗文化传承志愿服务队积极作用,以进校园、进社区和研学游活动为主要活动形式,面向青少年群体,精心打造“指间趣韵”曹州面人志愿服务、“五谷杂粮绘美德”东明粮画志愿服务等一大批志愿服务项目,不但进一步提高了广大青少年的专注力、动手能力和美学素养,也使得各非遗项目得到了很好的传承与推广。

    非遗进景区,志愿者来助力

    随着人们对非遗文化的关注度不断提高,非遗产业逐渐成为文化产业的新热点。更多志愿者通过协助非遗传承人,共同参与非遗产品的开发、推广以及非遗元素的旅游产品拓展,为传承与推广非遗注入志愿服务新活力。

    不久前,江西庐山市连续举办非遗进景区活动,让非遗与山水风光融为一体,碰撞出文化传承的绚丽火花。在庐山市秀峰景区,有西河戏表演供游客观看,既有尽显西河戏特点和魅力的传统剧目《杨七娘战柴明》《王彦章摆渡》,又有新编剧目《振兴乡村》,让传统戏曲在新时代焕发新生。

    在展览区,15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展板吸引游客驻足,来自庐山市文化馆的志愿者热情地为游客讲解非遗知识。既能品尝到东山糯米酒、庐山东林雨露老枞红茶,又可以观看金星砚制作技艺、庐山镌石制作技艺等,还能了解背后的历史和知识,游客们赞叹不已。

    中秋、国庆假期,身着红马甲的云南文旅青年志愿者来往穿梭,成为一道别样的风景。自今年3月启动以来,云南省文化和旅游青年志愿服务活动热度不减,吸引越来越多的相关单位、组织、企业、院校青年加入。

    在昆明西山、云南民族村等景区,来自省话剧院、省滇剧院、省非遗保护中心等单位的青年志愿者轮番开展“我为云南旅游金字招牌添光彩”文艺演出、戏曲文化进景区(景点)、非遗项目传承人进景区等活动,为广大市民、游客献上精彩纷呈的文旅盛宴。

当前:4版(2023年10月30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