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华亭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综述
近年来,甘肃省华亭市把乡风文明作为乡村振兴的紧迫任务,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作为滋润人心、德化人心、凝聚人心的载体,理想信念教育、价值理念引领、道德观念塑造整体推进,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协调联动,推动移风易俗,不断提升农民精神风貌,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了坚实的思想保证和澎湃的精神力量。
移风易俗树新风
推进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要求,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现实需要。华亭市按照中央和省、市关于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的部署要求,坚持党政牵头、群众主导、上下联动、社会协调,全面实行“四抓四强化”措施,大力整治农村存在的高价彩礼、人情攀比、厚葬薄养、铺张浪费等陈规陋习。全市114个行政村成立了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村民议事会等群众自治组织,进一步强化村民教育管理,充分发挥红白理事会作用,实行全村红白事统一组织、集中操办,形成“一家过事全村帮忙”的新气象。
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组织志愿者、驻村干部,采取“集中+分散”“宣讲+培训”等方式,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扬正气促和谐”“婚育新风进万家”等文明实践活动200余场次。安口镇朱家坡村连续六年举办“乡村春晚”,创作编排“遏制天价彩礼、倡导文明婚俗”主题情景剧、小品等文艺节目8个,拍摄微电影1部,倡树婚嫁新风。坚持发挥党员干部、公职人员等“关键少数”在推进移风易俗工作中的示范作用,带动影响身边群众,争做树立文明新风的践行者。
文明创建美家园
“以前,很多人家的院子里堆着杂七杂八的废旧物品,大家也很少有栽种花草树木的习惯。自从‘最美庭院’‘文明家庭’等评比活动开展以来,大家都积极打理自家房前屋后,都想在公示栏的‘红榜’上留个名。”村民李伟笑着说。从“脏、乱、差”到“净、洁、佳”,甘河村实现了人居环境的显著转变。
乡容村貌美丽嬗变的背后是华亭市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的不断努力。以文明城市创建为抓手,以农村“三大革命”“十全行动”为重点,动员各方力量,强化各项举措,细化责任分工,有序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积极推行“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市处理”城乡一体化垃圾处理模式,累计建成乡村垃圾中转站8个,配套10吨垃圾压缩箱8个,18吨压缩车2辆,常态化开展垃圾收集转运。截至目前,清理农村生活垃圾881吨,清理沟渠628.4公里,清理废旧农膜277.5吨,建立废旧农膜回收点10个,实现存量垃圾全清零。打造最美庭院301户,打造“微田园”973个。坚持因地因户施策,大力推广无害化卫生厕所,全市农村常住人口户厕覆盖率达到88%以上,101个行政村卫生公厕覆盖率达到100%。
走进砚峡乡东沟社区,农舍屋檐下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的“文化墙”使这个乡间深处的小村落显得格外生机盎然。近年来,华亭市坚持“以文润城”的理念,优化乡风文明建设“软环境”,以院墙作为宣传文明乡风的有效载体,结合本土特色,将村规民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搬上墙,用老百姓看得懂的形式宣传垃圾分类、生态环境建设、乡村振兴打造、文明城市创建等内容。
崇德铸魂添动力
一个榜样,一面旗帜。华亭市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大力开展“道德模范”“陇原骄子”“平凉好人”“文明家庭”等培育选树活动,先后推荐省、市级各类文明集体、先进人物57个,5人获评“感动平凉”道德模范,11人荣获“华亭道德模范”。创建平安法治乡(镇)5个,学法守法用法示范家庭53户,培养农村法律明白人164人,创建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村2个、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14个。
一群好人,满城春风。全市注册成立志愿服务队伍435支,志愿者2.47万人,大家深入村组、农户家中精准对接群众需求,大力开展“佳节尚文明·志愿关爱行”“弘扬雷锋精神 聚力文明实践 共享美好生活”等活动2000余场次,积极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向上向善的文明之风吹拂着仪州大地每一个角落,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能和有力的道德支撑。
华亭坚持以文化人,不断提升乡村文化活动服务效能,以文化新风构筑文明乡风。累计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广场文化月等各类文化活动500余场次,举行非遗宣传展示、曲子戏展演、送戏下乡等活动80多场次,开展农村公益电影放映970余场次,不断提高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在广袤的田野上,往昔岁月华丽蝶变、振兴之花渐次绽放,“宜居、宜业、宜游、宜养”的美丽乡村正踏步而来。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华亭市将以更加奋进的姿态,扎实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赋能乡村振兴,奋力书写乡村建设的新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