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博物院、小西湖街区、世界文学客厅……具有“六朝古都”之称的江苏省南京市是海内外享有盛誉的文化名城。不少耳熟能详的传统景点和新晋的网红打卡地,吸引了许多市民、游客慕名而来,畅享文旅新生活。
南京市文旅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中秋国庆8天假期,南京累计接待游客量达1618.2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19.6亿元,较2022年同期增长均超过100%。
近年来,南京市十分重视文化的传承保护创新,新老文化名片交相辉映。
坐落于紫金山南麓的南京博物院,现拥有各类藏品达43万余件(套),青铜、玉石、陶瓷等文物品类一应俱全,院藏的新石器时代“玉串饰”、明代“釉里红岁寒三友纹梅瓶”等都是国宝级文物。
“太震撼了,能有幸看到这些珍贵的展品。”来自安徽的陈先生说。每一件展品如同一段历史的缩影,他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到自豪。
为方便群众更好地参观,南京博物院自2008年起全面免费开放,同时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活动。“所有服务均注重对藏品的宣传和公众文物保护意识的提升,让观众特别是青少年体会中华传统文化。”南京博物院一位负责人说。
在南京城墙博物馆,记者采访看到,城砖以阵列的形式展示,气势恢宏。参观的市民、游客络绎不绝。“南京城墙博物馆让城墙‘活’了起来。”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贺云翱说。
除了留存古都的文化记忆,南京还不断推陈出新。
小西湖街区是南京老城南重要的传统民居类历史风貌区之一,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韩冬青团队以“小尺度、渐进式”的方式对它进行更新。如今,历经沧桑的老城南片区华丽转身,游客也纷至沓来。2022年,小西湖街区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
城区景点持续火爆,南京的乡村游也毫不逊色。浦口区响堂村是远近闻名的乡村旅游点。2020年,浦口区引进专业团队启动以“艺术重构乡村”为主题的“响堂计划”,吸引了大量艺术家、设计师、品牌主理人的驻足。
点一杯“栀咖啡”,看着晶莹剔透的冰栀子花一点点融化,拿起手机记录下美好的瞬间。在此工作的单丹曾在城里工作,后来回到家乡,“这里除了好风景,还有现代化的设施,生活很惬意。”她说。
素有天下文枢美誉的南京,自然离不开文学。世界文学客厅是南京新近打造的一张文化名片,其所在的鸡笼山区域曾建立中国首个文学馆。世界文学客厅通过“文码”“文脉”“文枢”“文诵”等十个体验项目,形成复合型的文化体验空间,洋溢着浓浓的书香气息。
锦创书城、德基美术馆……节假日到南京来一场深度文化游,已经成为许多家庭的出游“首选”。
据统计,2023年前8个月,南京全市共接待游客1.28亿人次,同比增长71.38%;实现旅游总收入2310.65亿元,同比增长66.57%。
“南京文旅消费呈现步疾行稳、全面提升的发展态势。”南京市文旅局副局长黄琴说,南京将进一步丰富文旅产品业态,持续满足广大市民和游客的文旅需求。(新华社 沈汝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