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一则关于北京海淀区某垃圾分类桶站的视频引发广泛关注,视频中,环卫工将成捆的白菜拆包、捣碎,并投入厨余垃圾桶,引发诸多群众不满。11月1日,海淀区中关村街道办事处发布情况通报称,网传的垃圾分类桶站由北京某公司负责日常管理和维护,涉事工作人员为该公司员工,公司主要职责是保证桶站周围干净整洁和督促居民正确投放厨余垃圾。因月底尚未完成当月厨余垃圾分拣任务,遂将公司内部食堂的白菜充当厨余垃圾进行处理。
编辑点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第二条明确,本法所称食品浪费,是指对可安全食用或者饮用的食品未能按照其功能目的合理利用,包括废弃、因不合理利用导致食品数量减少或者质量下降等。由此可见,因当月厨余垃圾分拣量不够,而将好白菜捣碎,充作废弃的厨余垃圾,明显是浪费食物、暴殄天物,难怪此举令诸多群众感到不解、惋惜甚至愤怒。“一粒米千滴汗,粒粒粮食汗珠换”,对于每一类食物,都当思来之不易,树立“浪费可耻、节约光荣”的观念,共同节约有限的食物资源。
据报道,此事件发生后,街道办立即约谈涉事公司,责成其自查整改,并对相关责任人严肃处理;还在辖区内所有社区开展排查,进一步加强垃圾分类引导和反食品浪费宣传教育,坚决杜绝此类事件再次发生。这体现出当地对食物浪费现象的重视。不过,因当月垃圾分拣量不够而“制造垃圾”,这也表明,对环卫公司及其工人每月的垃圾分拣量考核,还有优化空间。
有专家建议,垃圾分拣量可以适当考核,但也要考虑垃圾分类的准确率,以促使环卫公司及其工人更加注重分出物的“质精”,而非“量大”,还要考核垃圾处理效率,以减少垃圾积压和滞留。随着垃圾分类深入推进,进行回收资源化利用的现象多了,垃圾产生量少了,垃圾分拣量要基于科学测算,划定一个合理的范围,以免环卫公司及其工人无法达标,把好好的食物“凑数”成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