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早,滩头村的大喇叭就响起来了:“全体村干部、全体党员、所有贫困户请注意,今天乡政府要来检查咱村的村容村貌,大家吃过早饭,马上到大街上打扫卫生……”
徐四清拿起扫帚就往街上走,老伴笑话他:“你积极个啥?不是让吃过早饭再去吗?”四清说:“反正就那点活儿,早干完早安心。”四清到了大街上,还没见人来,就自己先扫起来。刚扫了几下,支书大林走了过来:“四清叔,你又是第一名,还没吃饭吧?村里人要都像你,工作就好做了。”四清没好气地说:“大林呀,我给你提个意见,别天天贫困户贫困户的,我都摘帽几年了,你还开口闭口贫困户,我听着别扭。”大林忙递烟:“四清叔,这确实是我不对。主要是叫习惯了,您别介意呀。来,抽根烟,消消气。”四清把大林的手推开:“不抽。你啥时候不再提贫困户,我这气才消。”
打扫卫生的人陆续来到大街上,不一会儿,就把大街打扫了一遍。四清回到家,老伴把饭也做好了。吃过饭,也没啥事,四清和老伴商量,趁着今天出日头,把玉米卖了吧。正好邻居二孬也在家,用他的车拉到三喜的粮食收购点,一斤能多卖二分钱。
到了三喜的粮食收购点,却是冷冷清清的,三喜还在屋里睡觉。四清说:“我来卖玉米了,快起来吧。”三喜说:“今天不收了,您拉回去吧。”四清急了:“咋说不收就不收了,我好不容易瞅二孬有空,用他的车拉来了。”三喜说:“也不是不收,我存的粮食多了,没有现钱了。现在这社会,没现钱谁还敢卖?”四清一听,笑了:“我敢。我不信你还能跑了。”“就是呀。我跑啥跑,我这儿的粮食,值上千万呢。”三喜一骨碌爬起来,“走,就冲您这份信任,我给您个高价。”
四清拿着个白条回了家,交给老伴:“放好,千万别弄丢了。”老伴拿着白条看了半晌:“这回的存款折和以前的咋不一样呢?”四清说:“这不是存款折,是三喜打的条,他没现钱了。”“没现钱你还敢卖给他?他要赖账可咋办呢?”“咦,乡里乡亲的,他会赖账?他家上千万的钱,会赖咱这几千块钱?”老伴叹口气:“你这辈子,吃亏就吃亏在太老实,太善良了。”四清瞪她一眼:“我吃啥亏了?我没儿没女,政府啥没管咱?给咱治病,给咱贷款养鹅,让咱加入合作社分红……”老伴打断他:“别扯远了。我问你,咱的玉米多少斤?多少钱?”四清说:“五千多斤,你看我这记性,丢嘴就忘。”四清拿过纸条:“五千四百四十五——不对呀,咋后面还有个‘0’呢。这不成五万多斤了吗?”老伴忙用手捂四清的嘴:“你看清,到底多少斤?”四清用手指头点着纸条上的数字:“个,十,百,千,万,没错,就是五万多斤。”老伴两眼放光:“后面写钱数了没有?”四清说:“没有,他说一块二一斤,要是算账的时候涨价了,按涨的价算钱数呢。”老伴激动得说不出话了,光说“这……这……这”。四清站了起来:“这啥这,你还想占三喜的便宜?发不义之财?”
晚上,村里的大喇叭又响起来:“各位村民,今天咱村发生了一件大事。徐四清同志到三喜那儿卖玉米,五千多斤的玉米,三喜多写了个‘0’,变成了五万多斤。徐四清同志没有见利忘义,主动到三喜那儿改了过来。徐四清同志这种不占便宜的精神,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过去,我叫习惯了,总是还叫徐四清同志贫困户。现在看来,徐四清同志不但物质上脱了贫,精神上也脱了贫。从今以后,村里人谁也不能提贫困户这仨字了。我要是再提,我刘大林的姓倒着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