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忘本”的红色家规
◎ 廖晓伟 廖晓峰

 

    秋高气爽,艳阳普照。为给一个单位创作关于“家规”主题的电视短片,笔者来到四川省万源市黄钟镇陈家河村,采访陈家河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何美德。这是一个身材敦实、面容和善的巴山汉子。

    当天,何美德去往本村的种粮大户王晓艳家里,了解她最近的生产、经营情况。王晓燕感慨道:“何书记他自己也在搞香菇木耳培育这些,平时工作也比较忙,但经常抽空来关心我们,帮我们打开市场。”停顿了一下,她强调道:“他确实是个好支书,没有忘本!”

    “没有忘本”,和王晓艳发出同样赞扬的,是村里的一位孤寡老人。76岁的邓清权是村里的五保户,无儿无女。何美德就像关心自己的亲人一样,经常上门看望。有天晚上老人不慎摔伤了腿,何美德第一时间就将他送往县城医院,并主动为他办理了医疗减免手续。老人家对着笔者竖起大拇指,连连点头:“他这个书记啊,就是爱护老百姓,他没有忘本哦!”

    在陈家河村,“没有忘本”是村民们对何美德最大的肯定和赞扬。今年53岁的何美德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从村文书、村主任,再到村支部书记和主任“一肩挑”。上任16年来,他始终把父老乡亲们放在心上,放在首位。正是因为如此,陈家河村的各项工作有条不紊,频频出彩。他自己也多次被评为“优秀村支部书记”“优秀共产党员”。他说:“我既然是一名党员,就要履行职责,那就是为老百姓服务,办事,不能忘本。其实这也是我们何家的家规:耕读立家,永不忘本!”

    “耕读立家,永不忘本”,这个朴实而又厚重的家规,已成为何氏家族几代人的自觉行动。而这个家规的创立人,其身份非同一般。何美德自豪地告诉笔者:“创立人是我的姑婆,她就是董必武先生的夫人——何莲芝啊!”

    何莲芝,万源市黄钟丝罗人。1933年投奔红军,参加过长征,从此走上革命道路。后来成为董必武先生的夫人。她一生保持着农民的纯厚简朴,平易近人,就像她告诫后人所立下的“红色家规”那样——永不忘本。

    接下来,何美德给我们讲述了他姑婆何莲芝的故事——

    1950年,何莲芝第一次回乡,那时候黄钟丝罗还未通公路,山路难行。时任万源县领导特意为她备好马匹,却被她婉拒。她说:我回去看望父老乡亲,还乘马坐轿,岂不叫人笑话?共产党的干部能忘本么?中途在山路休息时,她拿出当时很难买到的白糖,给大家熬糖水喝。1975年,董必武去世。何美德的父亲去北京吊丧,走时在县上借了200元当路费。返回时,何莲芝取出400元现金给何美德父亲,嘱咐他必须将借款如数奉还。事后还专门写信到县上过问此事。

    在何莲芝的影响下,世代耕田为生的何家后人们,深深懂得并传承着“耕读立家 永不忘本”这个红色家规。何美德的四个父辈,取名用的是“正大光明”;他还将自己的两个女儿,也分别取名为何莲、何芝,既是为了纪念他的姑婆何莲芝,又是提醒后代,不要忘记家规:永不忘本。

    对这个红色家规,黄钟镇纪委书记叶馨月有这样的解读:“‘永不忘本’,跟不忘初心,其实是一脉相承,大有深意的。这个红色家规,不仅仅是属于何氏一个家族的,也是属于所有家庭,属于全社会的精神财富。”

    如今,由何氏老宅改建而成的何莲芝故居,已成为当地红色教育的一个打卡基地。红色故事,红色家规,早已在陈家河村,在黄钟镇,在万源市,在大巴山的城乡,就像这秋天的暖阳一样光照大地,深入人心。

 

当前:B4版(2023年11月07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