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贤能人说快板、群众上台讲故事、文艺团体演节目、第一书记讲政策……在陕西省宝鸡市千阳县,这些接地气、有特色的微宣讲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以乡音传党音,以村情释国事,把党的好政策和文明新风“吹”进了群众的心坎里。
配强队伍,明确谁来讲。理论宣讲要接地气,就要把“普通话”翻译成“地方话”,变“文件语”为“家常话”,以丰富的形式让群众愿意听、听得懂、记得住,而实现这一切的前提就是要打造一支“会讲、能讲、善讲”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宣讲员队伍。千阳县统筹整合资源,在原有“1+7”的基础上进一步充实宣讲队伍,采取个人自荐、组织推荐、筛选聘任的程序,组建起由身边好人、专业人才等为主体的专兼结合“6+N”特色理论宣讲员队伍,让群众身边人成为宣讲“主角”,逐渐形成了“专家讲理论、书记讲党课、干部讲政策、能人讲技术、先进讲事迹、百姓讲变化、好人讲故事”的点线面结合的全方位宣讲网络。对于层层推荐遴选出来的宣讲员,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理论宣讲平台专门举办培训班,邀请名师专家培训辅导,让他们能讲、会讲、又能讲好。同时,不断优化宣讲选题、丰富宣讲载体、编写宣讲手册,用群众喜欢听的语言讲述群众身边的人和事,让宣讲“接地气”“冒热气”。
创新方式,增强吸引力。为了让群众听得更明白,感受更真切,千阳县通过宣讲+文艺活动、宣讲+志愿服务、宣讲+节庆活动、宣讲+表彰活动、宣讲+新媒体、宣讲+情景剧等6种形式,将宣讲地点拓展到群众之中、百姓之间、村头广场、田间地头、微信群等,营造微场面,打造微阵地,促进微宣讲的全覆盖。同时,不定时不定场的宣讲方式,让群众坐得住、愿意听,让党的好声音“长”在田间地头、留在群众心里。为进一步增强宣讲的吸引力,把理论宣讲与快板、文艺表演、情景剧等结合起来,寓教于乐,让宣讲变得既有“意义”又有“意思”,在宣讲过程中,适时将话筒、讲台分享给听众,让宣讲对象成为最好的宣讲者,促进理论宣讲接地气、有实效。在宣讲内容上,改变一篇通稿打天下的模式,积极探索“订单式”宣讲,宣讲选题涵盖了千阳文化、身边榜样、创新创业和乡村蝶变等各个方面,宣讲的人和事都来自千阳当地,出自各行各业,通过“身边事”说清“大政策”,基层群众听得进、听了信。同时,开展主题书画、摄影、剪纸作品展、歌曲创作、主题文学作品征文比赛等活动,通过创作一批接地气、有实效、有影响的文化作品,有力推动了党的创新理论的学习宣传贯彻。灵活的宣讲方式一改传统宣讲的枯燥无味,再加以精彩的文艺节目、适时的典型人物表彰以及贴心的志愿服务活动,让群众参与宣讲活动的积极性不断增强。
健全机制,促进长效化。“千人千语”微宣讲新时代文明实践品牌下设“益”说就明白、第一书记播报、“燕伋新声”等多个子项目,通过文艺式、口语式、互动式宣讲,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在具体实施中,注重跟着群众感觉走,将以往“组织群众来听”的宣讲模式转变为“到群众中去讲”,把课堂搬进群众家里、把理论讲到百姓心坎上,零距离、面对面、接地气地为群众宣讲。为了保证宣讲效果,张家塬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的“‘益’说就明白”宣讲活动,采取群众点单、能人买单的方式讲解群众所需的理论知识、惠民政策、法律常识等,实现了理论宣讲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的转变。水沟镇的“燕伋新声”“裕华半月谈”、草碧镇罗家店村的“海峰说事屋”等宣讲活动,通过逢场必讲、逢人就讲等方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理论政策讲透彻,把故事道理讲明白,让群众愿意听、听得懂、有收获。同时,印发《全县理论宣讲工作实施方案》《关于在全县深入开展“千人千语”微宣讲活动的安排意见》,在主题策划、组织协调、人员选配、活动宣讲等各个环节建立一套完备的工作机制,确保理论宣讲工作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开展。加大财政对基层理论宣讲工作的支持,在宣讲队伍的组建、培训、宣讲等方面给予保障。推动各类志愿服务组织积极承接理论宣讲志愿服务项目,落实宣讲经费补贴,确保“千人千语”微宣讲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成为群众思想上解惑、政策上解渴、精神上解压、生活上解难的平台。
千人讲千语,声声入人心。一场场精彩纷呈的微宣讲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活泼多样的宣讲形式让理论通俗易懂,党的好声音化作社会最强音,直达群众心间,响彻千阳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