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热衷上夜校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
◎ 龙敏飞

 

    据新华社报道,白天上班,晚上学艺,近段时间,上海年轻人“下了班、上夜校”的夜生活方式在社交媒体中“出圈”。区别于20世纪80年代的那波“夜校潮”,这届年轻人热衷的夜校课程更丰富多元,从非遗技艺到传统手艺,从运动健康到生活美学,有的课程甚至“60秒内全部抢光”。

    就这样悄无声息地,“下了班、上夜校”成为许多上海年轻人的生活习惯。无论是非遗技艺还是传统手艺,无论是运动健康还是生活美学……如今都成为夜校的重要课程。这些内容从功利化的角度来审视,都是“无用之课”,若是在以前,基本会被冷落,但如今却备受年轻人追捧,这背后的原因,值得深入剖析。

    仔细审视不难发现,年轻人在物质生活得到满足后,对精神生活有了更高追求,所以热衷于上夜校。从目前走红的课程来看,“夜校热”的背后,有的是对艺术审美有更高追求,希望能更好地提升自我的艺术素养;有的则是对高性价比课程的追求,虽然一些课程有非遗传承人、工艺大师、艺术院团专业教师等授课,但收费并不高,这很对年轻人的胃口;还有的则是对自我治愈的一种追求,很多人的工作压力并不小,而沉下心来做一些事情,则可以让心灵沉淀下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焦虑、治愈压力、舒展心灵。总之,夜校的走红,是年轻人的文化需求与精神需求旺盛所致。

    可以预见的是,夜校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仅会在上海走红,还可能在其他地方走红,甚至会成为一种生活常态。这也给相关部门出了一道考题,迫使他们在搭建更好平台,提供更充沛、更高质量的公共文化服务上进行深入思考,以便更好地适应市民群众的需要,让丰富的文化艺术资源等,都能转化为市民群众所能享用的教育资源。

    当然,虽然“夜校热”有继续热下去的趋势,但对各地来说,夜校教育资源的放开与扩大不能盲目跟风,不能“一窝蜂”,而应在充分了解本地市场需求、本地文化艺术教育资源的基础上,再积极整合各类资源,确保场地人员的人身安全,保证课程的质量与水平。唯此,“夜校热”才能与市场完美匹配。当市民群众的文化艺术需求越来越高时,相关部门也应与时俱进,不断注入新的资源供给,这对提升整座城市乃至整个社会的文化自信、文明气质、艺术素养等都大有裨益,理应做好做到位。

    无论是从个人成长的角度,还是从社会文明的角度,年轻人热衷上夜校都是好事,都是社会进步的写照。对地方相关部门来说,则应蹄疾步稳地做好配套工作,更好地保护这一社会现象,并让其转化为推动文化自信自强的重要力量。

当前:B2版(2023年11月14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