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道不能坐论,德不能空谈。近年来,各地实施基层治理积分制,将村民的日常行为转化为可量化、可评价的数据指标,引导村民树立“储存道德,收获美好”的理念,形成一套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营造出“好事有人夸、坏事有人管、道德有回报”的浓厚氛围和崇德向善的良好风气,有效破除陈规陋习,让行善积德润泽和美乡村。
青海乌兰县铜普镇: “积分”+“清单” 培育乡村治理新动能
◎ 铜普文
近年来,青海省乌兰县铜普镇围绕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在各村实施“积分制”+“清单制”工作模式,通过将乡村治理事务细化为具体积分清单,引导群众参与清单项目获取积分,破解乡村治理难、环境卫生乱、群众参与意识不强等基层治理难题,真正“积”出了参与度、“兑”出了幸福感,让群众成为乡村治理的主力军。
铜普镇统筹县镇村多方资源,在村党群服务中心创办乡村治理“积分超市”,通过镇级拨付专项资金以及各村自筹等方式提供资金,为“积分超市”可持续发展夯实基础。“积分超市”陈列20余种生活用品并标明兑换所需积分,由村“两委”负责管理运行,确保所有物品到期换新,满足村民日常所需。
该镇按照“易操作、可量化、可评估、可执行”的原则,镇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员广泛征集党员群众意见建议,修订完善“积分制”管理办法及管理制度;聚焦政策宣传、环境卫生整治等各项民生实事,设置7类20项加分项目正面清单及10项减分项目负面清单,将村民日常行为转化为可量化、可评价的数据指标;结合平安创建、文明创建等重点任务和乡村治理中的突出问题,根据难易程度赋予不同梯度分值,形成符合村情实际、易于操作的积分项目清单。
“积分超市”自创建以来,各村(社区)累计兑换商品200余件,参与党员群众57户138人,村民参与村级事务工作积极性明显增强。同时,与“五星级文明户”“道德模范”等评选工作相结合,突出遵规守法、孝老爱亲、勤劳致富、移风易俗等考量标准引领作用,让“积分”兑换成为弘扬文明新风的新渠道。
四川冕宁县泽远镇: “小积分”引领文明新风“大动能”
本报讯(赵天伟)自凉山彝族自治州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三大行动”暨农业重点项目开展以来,四川省凉山州冕宁县泽远镇充分利用开展“美丽乡村”行动契机,组织协调各方力量,统筹推进移风易俗工作深入开展。
泽远镇指导各村建立完善的红黑榜积分兑换制度,将移风易俗示范户、道德模范、优秀学子、见义勇为、无偿献血、人居环境整治、尊老爱幼、捐资慈善等重要内容纳入“积分制”管理,同时对荣获各级政府荣誉或考上大学的农户额外进行积分奖励。今年以来,通过推行“积分制”管理,该镇1330多户家庭上了红榜。“积分制”的持续实施,最大限度激发了全镇村民参与移风易俗、乡村治理等重点工作的积极性。
下一步,泽远镇将继续充分发挥“积分制”的积极作用,引导更多的群众参与其中,共同创造和谐文明的乡村环境,醇化文明乡风、建设文明乡村。
甘肃瓜州三道沟镇:积分制让文明有“分值”更有价值
本报讯(姜海波 王鑫)近日,在甘肃省瓜州县三道沟镇北滩村美丽乡村积分超市内,工作人员一大早就将洗衣液、卷纸、牙膏、香皂等生活用品码放整齐,这些“货物”并没有标明价格而是标注了“分值”。前来“采购”的村民不用付款,而是凭借各自的“积分”就能兑换所需的物品。
“这些积分是我平常积极参与村上组织的各类活动,比如像环境卫生整治、村民议事协商、志愿服务等活动中获得的。兑换的物品虽然都是一些平常家里用的小物件,但对我们来说是一种激励,既能为村里作出自己的一些贡献,又能获得积分来兑换物品,一举多得,还是不错的。”北滩村村民史菊花高兴地说。
近年来,三道沟镇各村(社区)都建立起了“积分超市”,村(居)“两委”干部充分发动群众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通过用积分兑换生活用品的方式,鼓励更多的村民加入到志愿者队伍中来,进一步激发了群众参与乡村治理、践行文明乡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自‘积分超市’成立以来,我们北滩村共开展积分兑换近20场次。现在,村民把‘积分超市’当成了日常的‘购物超市’,在日常的‘攒’积分中‘攒’出新思想,养成文明好习惯。”北滩村党总支书记景兆明介绍。
“下一步,三道沟镇将进一步规范积分制工作运行,用‘小积分’释放社会治理的‘大能量’,促进移风易俗、环境整治、乡风文明等工作落实落细,让群众在奉献的过程中有收获,在收获的过程中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构建起参与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新格局。”三道沟镇党委书记韩正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