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阳城县持续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提质增效
今年以来,山西省阳城县紧紧围绕“公园山城”定位,以工匠精神打造现代化城市,通过持续完善城市功能、不断提升城市品质,努力将城市高质量发展成果转化为高品质生活体验,提升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围绕一条主线
“创建为民”聚合力
近年来,阳城县委、县政府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主线,以此作为实现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的重要载体来抓,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各项工作落在实处。
高位谋划推动。成立了由县委书记、县长担任双指挥长,县四大班子领导为成员的创建文明城市指挥部,构建起“党委政府主抓主创、文明委统一协调、人大政协视察督导、职能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体制机制和工作格局。
典型示范引领。打造新阳示范街道、凤展示范商超、鸣凤示范社区,根据实地点位创建标准,阳城县分门别类精心选树典型,培养典型,充分发挥不同类型典型在推进同类型创建中的示范引领作用。
联点共建共享。83个机关企事业单位包联84个网格,3786名党员干部开展常态化下沉服务,联点共建。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环境卫生整治、公共秩序维护、市民素质提升等,让文明创建成果遍及城市街道、社区网格、庭院楼层,人人可见、可感、可享。
打造“四大亮点”
公园山城向美行
公园城市建设是生态文明引领城市发展的生动实践,更是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途径。阳城县全域公园城市建设三年来,随着一个个项目的落地落实,美丽绿色公园山城的愿景正在一步步照进现实。
打造森林公园,“名片”装点绿色美。阳城县拥有8000多亩的6大森林公园,为广大群众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绿色康养的胜地。
打造濩泽碧道,“十桥联动”生态美。阳城古称濩泽。通过漫步道、跑步道,把运动健身区、儿童游乐区、文化艺术区、康体休闲区等有机衔接,为市民打造了集运动、休闲、健身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最美滨河生态健身廊道。
打造“口袋公园”,触手可及生活美。已建成口袋公园11处,正在规划建设的口袋公园16处,充分体现“一园一主题”“一园一特色”。
打造文体公园,厚重文化健身美。建设昆仑体育公园、商汤文化公园,精心打造集运动健身、自然生态、社交休闲、群众集会、文艺展演五种功能于一体的公园广场。随之而来的文明餐桌、低碳出行,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等“文明健康 绿色环保”生活方式,逐渐成为阳城人的文明风尚。
开展“五项整治”
精细管理新气象
创建文明城市以来,阳城县对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标准,不断在破解城市治理难题上取得突破,奋力推进城市管理精细化。
交通秩序专项整治。制定了《县城中心区创优交通停车秩序工作实施细则》;科学设计建设智慧停车系统,合理增设停车位,推出“共享停车”举措,盘活“闲置地块”;在县城主次干道重新施划车辆分道线等交通标志标识,开展优化行车秩序管控。
环境卫生专项整治。持续加强环境卫生治理,特别是加大对社区网格、背街小巷、城乡结合部和公园、广场、街道的日常管护力度、环卫整治力度、城乡垃圾分类处置力度。
空中缆线专项整治。移动、联通、电信、供电、广电等部门在市区及周边20个社区(村)区域内完成主支干线整改,绑扎线路399.35公里,管线入地59.87公里。供电公司将10千伏南环线20公里线路入地改造,城市主干道焕然一新。
文明养犬专项整治。对在公共场所不文明养犬行为出台了相关整治方案,公安、城管部门联合执法,加强重点区域、时段高频巡查,使随意遛狗和犬类粪便影响居民出行的问题得到治理。
“门前三包”专项整治。把“门前三包”作为深化城市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抓手,提高沿街商户包卫生、包绿化、包秩序“门前三包”责任制的自觉性、主动性。
着力“七大提升”
濩泽盛开文明花
阳城县统筹实施以县城为重点,城市乡村共创建,硬件软件齐发力,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式深入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
着力提升基础设施建设“硬底盘”。立足于新型城镇化,加快构建以主城区为中心,演礼、西河、白桑、町店、润城“五凤朝阳”组团式发展格局。统筹实施复古城、改旧城、建新城,加快推进智慧城市、海绵城市、韧性城市建设。
着力提升公共服务设施“强硬件”。有序推动县城功能优化、品质提升,城市服务基础设施良好;公共绿色出行系统进一步完善;城市水电气热保障充足;环境质量综合整治见成效。
着力窗口单位服务提升“创优质”。持续优化便民服务举措,全面实行政府权责清单制度,实施“双随机、一公开”市场监管制度。
着力提升公民道德“展新风”。持续推出先进模范,精心宣传先进典型,健全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持续擦亮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品牌。
着力文化教育提升“强素质”。书院、城市书房、书屋、书香阅读驿站等遍地开花,农家书屋实现数字化全覆盖。同时,县图书馆持续开展流通服务点(职工阅览室)建设,坚持送书到乡镇和广大农村。开展“共读共享”悦读悦心活动,全民阅读蔚然成风。
着力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创特色”。2023年全县计划完成户厕改造5000座,目前已完成2600座;依托芦苇河、沁河、濩泽河建成5个污水处理厂;坚持饮用水、流域水、地下水、黑臭水、污废水“五水同治”,优良水体比例100%;全县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行政村37个,收运处置体系覆盖行政村数达319个,占99.7%。
着力提升文明建设“强基础”。紧紧抓住文明实践、网络文明、文明创建三块阵地,持续擦亮崇德向善品牌。文明实践方面,精心打造36个志愿服务项目,形成“点单”“派单”“接单”“评单”相贯通的工作模式。网络文明方面,出台《阳城县加强网络文明建设的实施方案》,积极推进“五加强”:加强网上正面宣传,加强文明健康理念网络传播,加强文明创建活动网络赋能,加强网络舆情应对处置,加强自媒体乱象整治。文明创建方面,阳城县文明办紧抓星级文明户、文明村、文明镇(乡)、文明单位创建。星级文明户评选,坚持十星量化评比、细化流程严评,并加强宣传力度,使“星级文明户”的评选工作家喻户晓。文明村创建,以“一约四会”为载体,围绕陈规陋习专项整治,推进移风易俗。文明乡镇创建,开展理论宣讲、政策培训、文化文艺、移风易俗等活动,形成了“家有良好家风、村有淳朴民风、乡有文明乡风”的立体格局。文明单位创建,在机关、企事业单位、街道社区开展的文明单位创建活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对象化、分众化、互动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