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门口遇见书香
——社区阅读空间让“诗和远方”触手可及
◎ 本报记者 漆世平

 

读者在半亩方塘阅读。

 

    挑一本书,捧一杯茶,坐在角落里安静阅读,悠然度过一段令人惬意的时光。这样的场景几乎每天都会在各大城市的社区阅读空间上演。

    近年来,为推动全民阅读向更深层次发展,各地纷纷探索创新社区融合阅读模式,伴随着一批有特色、有品质、有温度的社区阅读空间的兴起,越来越多人习惯在家门口品味书香。

    那么,当下的社区阅读空间建设得如何?为不断满足读者阅读需求社区阅读空间进行了哪些升级探索?如何优化社区阅读空间让阅读更好地融入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带着这些问题,近日记者进行了走访调查。

    居民乐享社区“阅读圈”

    在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府青路街道怡福社区300号,有一栋三层小楼,白墙青砖灰瓦,木质方格窗框,白色外墙上挂着著名诗人流沙河先生题写的“毛边书局·桃蹊书院”几个大字。

    11月18日,当记者走进毛边书局·桃蹊书院(以下称“桃蹊书院”)时,一楼的阅读空间,满室幽香,一排排胡桃色的书架整齐地立在墙边,顺着书架一路看过去,文学、历史、儿童绘本等各类书籍一应俱全。原木色的图书阅览座位上,一群读者正捧着书畅快阅读。家住怡福社区的程大爷是这里的常客,他说:“这里环境雅致,书香浓郁,离家仅几分钟路程,有空我就会来这里挑上一本书,放松阅读一会儿。”

    据桃蹊书院主理人傅天斌介绍,一楼的阅读空间藏有通借通还的图书2.1万余册,古旧书籍6000余册,辟有电子阅读区、读书漂流区、少儿阅览区等空间,二楼的美育空间设有国学讲堂、名师工作室、微型展厅等。三楼的研学空间则是毛边书局的精髓所在,这里满满陈列着古旧书籍10万余册,且每一排书架前都摆放着别具造型的绿植,为这里增添了一份雅趣。

    位于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常青街道竹西社区的半亩方塘,作为集图书销售、借阅、共享于一体的公益性免费阅读场所,也成为社区居民阅读的好去处。

    谈到半亩方塘,时常带孩子来这里看书的社区居民蔡女士说:“在这里,我们不仅可以看书,还可以报名参加亲子阅读活动,周末有专业的国画、书法老师教孩子们画国画、写毛笔字。到了寒暑假,社区还会在这里开设托管班,有专业的老师带着孩子们做手工、学非遗、认识科学,孩子们在这里可以培养兴趣爱好,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一个阅读空间,点亮一个街区,改变一群人。近年来,全国各地积极打造“10分钟阅读圈”“15分钟阅读圈”,推进城市社区阅读公共设施建设,让市民畅享“阅读就在家门口”的幸福感。一个个社区阅读空间像珍珠一样散落在城市社区的各个角落,不仅满足了人们的阅读需求,提高了人们的生活品质,也为社区增添了几分文化气质,让城市氤氲着浓浓书香。

    在采访中记者还发现,社区阅读空间悄然火进了年轻人圈层,成为许多年轻人家门口的“文化充电站”。在成都市高新区西园街道尚雅社区图书室,记者遇见了正在备战今年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招生考试的曹易。她告诉记者,如今省级、市级图书馆几乎都是一座难求,家门口的这家社区图书室设施齐备,可满足阅读、自习、查阅资料等需求,更难得的是,她在这里遇见了几位正在努力备战考公、考研、考证的伙伴,大家一起学习,很有氛围。

    多元服务满足读者阅读需求

    社区阅读空间让群众在家门口阅读,打通了公共图书资源供给的“最后一公里”。但记者在采访中也了解到,一些社区阅读空间在初创时期,常常是“藏在深闺人未识”,有的空间逼仄鲜少有人来访,有的藏书相对陈旧,有的书虽不少但质量却不高……

    近年来,针对环境空间不吸引人、书籍更新速度慢、阅读时间限制等问题,各地社区阅读空间也在不断地进行升级探索,以便为居民提供更多元的阅读服务,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

    在桃蹊书院,读者通过智能化系统可以实现自助借书、还书、检索等功能。傅天斌介绍,桃蹊书院也是成华区图书馆府青分馆、全国总工会职工书屋,可与成都市各大图书馆及职工书屋图书资源互联互通,做到通借通还。

    桃蹊书院始于书但不止于此。除了提供阅读服务外,桃蹊书院还努力拓展服务的广度,组织开展展览、讲座、品茗等多元化的文化活动,为大众提供优质的文化服务与文化交流平台,实现了从传统阅读空间向城市高品质文化生活空间的迈进,满足居民多样化的文化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在吸引居民“走进来”的同时,桃蹊书院每月还会“走出去”,到附近的社区院落开展茶艺、花艺、读书会等文化活动,让文化服务惠及更多居民,走进更多人的日常生活。

    与桃蹊书院一样,半亩方塘自2017年正式开放以来,一直在探索延伸阵地的活动、展示、休闲等服务功能,打造了市民小剧场、暑托班等特色服务项目,在有效提升空间利用率的同时,润物无声地用脉脉书香悄然改变居民的生活。

    “半亩方塘会根据读者的需求实时对图书种类和数量进行调整更新。”据竹西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指导员张静介绍,半亩方塘刚开放时,党政类书籍较多,后来发现来这里阅读的人群中少年儿童占了一大半,便调配了各种儿童读物,在文学小说版本的选择上,也精心挑选青少年版、低龄版的书籍。对于暂时没有的书,半亩方塘设置了图书心愿单及时收集读者需求,按季度购买,并在第一时间通知读者。半亩方塘也会通过组织辖区读者开展图书漂流、图书义卖、闲置图书回收等活动,让读者互通有无,相互分享借阅,共享阅读乐趣。

    在深圳市福田区福保街道益田社区,有一间24小时免费开放和借阅的社区图书馆——益田社区图书馆,每天晚上9点之后,依然有不少读者还在这里学习、阅读。

    据了解,益田社区图书馆通过智慧门禁开设了24小时社区图书馆服务,居民可以通过刷身份证或者读者证进入,实现无接触任何时段的书籍自助借还服务,深受社区居民欢迎。“24小时‘不打烊’,对我们上班族特别友好。”社区居民齐丹下班后总会抽时间来这里看看书,给自己充充电。

    多元的文化活动,种类齐全的图书,自由的阅读时间……如今,覆盖各城市社区的阅读空间,极大地丰富了社区居民的阅读体验和精神文化生活,书香社会氛围日益浓厚。

    让阅读融入群众日常生活

    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那么,如何进一步推进社区阅读空间建设,让阅读更好地融入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助推书香社会建设呢?

    “创新沉浸式互动体验服务,更好满足不同群体的阅读期待。”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李兵建议,在读者需求日益呈现个性化、多样化的背景下,社区阅读空间应以主题分享、亲子阅读、朗诵表演、非遗传承、手工制作、艺术研学、家庭教育等多维度内容提升“全年龄段”的参与度和互动性,打造精品阅读阵地,让读者通过社区阅读空间感受到书香,有精神获得感。李兵还强调,社区阅读空间在以富有格调和艺术气息的环境吸引读者的同时,还需不断提升空间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以期为读者提供更专业、更有温度的服务。

    “用书香丰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傅天斌表示,社区阅读空间以社区群众为基础,应利用空间资源,充分结合社区居民生活,通过开展有场景、有氛围的文化活动,吸引居民成为文化活动的参与者、分享者、传播者。他期待着,书院里的书能被越来越多人翻阅,直至书页逐渐泛黄,页边逐渐卷起,期待着每一场文化活动都玩出更多花样,带给群众更好的文化体验。

    阅读爱好者、北京市民杨莎则表示,社区阅读空间在积极整合阅读资源,搭建总分馆体系,推进图书资源共享,提升图书资源利用率的同时,还应在如何为读者提供更便捷的数字化阅读方面进行更多探索,比如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将线下朗读会、读书会与线上听书等阅读途径相结合,打破阅读的时空界限,让“随时随地随心阅读”成为寻常事,让“诗和远方”更加触手可及。

 

当前:1版(2023年11月20日) 上一版 下一版